目的:免疫复合物(IC)中的抗核核糖核蛋白(RNP)和抗双链DNA(dsDNA)自身抗体诱导干扰素。干扰素反应通常通过分析评估外周血细胞基因表达,可显示IFN基因特征(IGS)。抗dsDNAIC沉积在狼疮肾脏,通过固定和激活补体促进肾脏病理变化。这篇研究目的在于阐明特异性抗核抗体(ANA)、补体和干扰素基因特征(IG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相互关系。
方法:对来自Illuminate试验的数据分析dsDNA以及RNA结合蛋白(RBP)的抗体、C3、C4和各种IGS的水平。采用统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分类和回归树分析来评估SLE实验室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ANA、补体和IGS的相互关系在非洲血统(AA)和欧洲血统(EA)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抗RNP和多种自身抗体在AA患者中更为常见,尽管两者都与IGS的存在有关,但自身抗体和补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然而,抗dsDNA与C3和C4呈负相关,而抗RNP的水平与这些标志物无关。IGS仅与EASLE中的抗dsDNA相关,而补体与AASLE中的IGS更相关。最后,在存在和不存在IGS的情况下会出现自身抗体,而IGS在抗dsDNA/抗RBP阴性SLE患者中并不常见。
结论:自身抗体与IGS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抗RNP与AA相关,而抗dsDNA和RNP与EA相关。此外,抗dsDNA(而非抗RBP)与补体水平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缺乏抗RNP与C3和C4的关系表明抗RNP免疫复合物(IC)可能在没有补体固定的情况下驱动IGS,而抗dsDNAIC涉及补体消耗。未来需要开发更精确的检测方法识别致病性IC的存在并确定IGS发生的基本机制。
出处:Hubbard EL, et al. Ann Rheum Dis 2022;0:1–12. doi:10.1136/annrheumdis-2021-2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