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科研发现

D-二聚体的7点最新解读,别只想到肺栓塞!

举报/反馈
2022-01-14 00:00:03梅斯医学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活化的因子VIII和纤溶酶的作用,形成包含两个共价结合D结构的一种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只有在凝血后,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时的D-二聚体才能被激活,故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纤溶激活及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标志物。因其在血液中稳定性好、敏感性高,临床上应用广泛。

一、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是公认的深静脉血栓生物标记物,在排除静脉血栓栓塞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广泛认可。然而,D-二聚体水平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因素(包括外科手术、创伤、烧伤、感染、妊娠、DIC、肿瘤、冠心病、中风、结缔组织病、炎症性肠道疾病、防血栓治疗用药及高龄等),导致其对深静脉血栓诊断有很高敏感度,而特异度较低。

临床上,D-二聚体<500μg /L并不能完全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研究表明,根据年龄调整D-二聚体阈值可提高其对VTE诊断的特异度:≤50岁人群以500μg/L为阈值,>50岁人群以5000μg/L为阈值。

二、D-二聚体与DIC

当机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可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D-二聚体明显升高。单纯D-二聚体水平升高并不足以诊断DIC,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也是诊断DIC的重要指标。

尽管依据D-二聚体确诊DIC存在局限性,但D-二聚体仍是DIC前状态的诊断指标,并用于DIC时体内溶血监测,用药效果检验,以及预后判断。

三、D-二聚体与心脑血管疾病

D-二聚体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有预测诊断价值,可用于判断心脑血管疾病预后。

多项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且急性心肌梗死后D-二聚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一项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D-二聚体对于识别早期冠脉斑块不稳定及狭窄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一项meta分析表明,当D-二聚体<500μg/L,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8%,阴性预测值为95%,常用来排除低风险患者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

目前研究认为,D-二聚体是最有希望成为快速诊断疑似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

四、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

癌症和凝血高度相关,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机体呈高凝状态,从而促进VTE的发生。因为癌症导致的高凝状态,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2年内发生VTE的总风险约为5%~10%。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标志物水平与恶性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凝血标志物水平较高往往预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及预后较差。

五、D-二聚体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明显升高,经抗逆转病毒治疗能够降低上述标记物水平,但停止治疗后水平再次升高,提示,D-二聚体对评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六、D-二聚体与妊娠

研究表明,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孕人群,随孕周增加D-二聚体呈上升趋势。

妊娠期较高水平的雌、孕激素影响肝脏功能,导致凝血因子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一生理变化有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处于高水平动态平衡,有利于清除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加速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

正常的高凝状态对孕妇有利,但过度高凝,甚至达到病理状态会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如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反复流产、早产、死产等,这与机体过度高凝致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密切相关,提示 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

七、D-二聚体与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体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可促进COPD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心脑血管事件等。

D-二聚体可有效反应COPD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升高的D-二聚体还可以作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短期和长期生存的预后指标。当D-二聚体浓度为 1245ug/L时,COPD合并肺栓塞的诊断特异度高达72.9%。因此,监测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可以了解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D-二聚体在VTE和DIC诊断,以及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一定价值,在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妊娠和COPD急性加重的临床应用价值已逐渐显现,但个体因素(如年龄)对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排除假阳性。

参考文献

[1]Schouten HJ, Koek HL, Oudega R, et al. Validationof two age dependent D-dimer cut-off values for exclus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in suspected elderly patients in primary care: Retrospective, cross sectional, diagnosticanalysis[J].BMJ,2012,344:e2985.

[2]Wilts IT,Le Gal G,den Exter PL, et al. PO-29-Age-adjusted D-dimercutoff level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cancer patients in who pulmonary embolismcan be safely excluded without CT-PA imaging: The ADJUST-PE cancer substudy[J].ThrombRes,2016,140 Suppl 1: S187.

[3]Aisabokhale FA,Akingbola TS,Bamidele K. D-dimer as a Predictor of Altered Coagulation inHIV Patients in Nigeria[J]. Niger J Physiol Sci,2019,34( 1) : 99-105.

[4]Refaai MA, Riley P, Mardovina T, et al. The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ibrin Monomers[J]. Thromb Haemost, 2018, 118(11) :1856-1866.

[5]雷孝波, 王秀杰.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 医学综述, 2020, 26(22):7.

[6]徐佩枫,陈玉玲.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08): 1375-1379.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