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增收不再简单,医生“走穴”有了规矩

举报/反馈
2009-09-24 08:22:00

  卫生部通知明确,医师可多点执业,至此,医师“走穴”步入合法化时代。重庆一家三甲医院产科负责人透露,“保守估计,一年增收10万元不成问题。”

  现如今,“走穴”现象的确相当普遍,而医师“走穴的合法化”也未尝不是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一剂药方。不过,在笔者看来,全面放开医生“走穴”,甚至以此来作为医生增收的激励手段,并不恰当。

  即便一些医生确有走穴的时间和体力,但人的精力总归有限,主业与走穴之间究竟该如何分配精力,恐怕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对于救死扶伤的医生而言,最关键的其实并不是“能者多劳”,更不能以问诊的数量和收入的多少来论高下。某种程度上,对于患者的责任意识要比“能者多劳”重要得多。假如医生“身在医院,心在走穴”,一边在医院做着手术,脑子里却想着晚上“走穴”可以带来的好处和收入,如此分心走神,恐怕“走穴”未成,医疗事故倒是要先来一步。

  此外,即便在公立医院医生走穴不被认可的前提下,医生“走穴”现象其实已然存在,甚至不乏一些医生将患者介绍到自己“走穴”甚至自己占股的医疗机构的情况。这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教育领域因为教师“走穴”、“兼职”而导致的乱象,不应再在医疗领域重演。

  无论如何,医生收入的提高,医疗供给的增加,不应以质量的下降和风险的上升为代价。

(实习编辑:梁文婷)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