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科研发现

JAMA:PERC、YEARS以及年龄调整D二聚体阈值联合用于急诊肺栓塞诊断

举报/反馈
2021-12-10 00:00:02梅斯医学

对于疑似肺栓塞(PE)患者的最佳诊断策略仍存在争议,传统的诊断根据D-二聚体测定和胸部影像学检查(CT肺血管造影术(CTPA)或肺通气/灌注[V/Q]扫描),但D-二聚体对PE的临床诊断特异性低,CTPA对PE的诊断率也仅在10%左右。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PE疑似患者排除方法,其中PERC规则(不满足以下全部条件可排除PE风险:年龄50岁以上、脉搏率≥100/min,动脉血氧饱和度<95%,单侧腿部肿胀、咯血、近期创伤或手术,既往PE或深静脉血栓史以及外源性雌激素的使用)或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50岁以上人群,D二聚体阈值为年龄×10 ng/mL)以及YEARS规则(3个标准:PE是最有可能的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象和咯血,3条均无者,D-二聚体低于1000ng/mL可排除;满足1条以上者,D-二聚体低于500ng/mL可排除)。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PERC、YEARS规则以及年龄调整D-二聚体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在在法国和西班牙的18个急诊科(EDs)开展,为随机、交叉、非劣效性试验,总计1414名患者参与,存在至少1个PERC阳性指标,均不进行胸部成像,干预组包含726名患者,无YEARs阳性指标且D-二聚体水平低于1000 ng/mL或有1项YEARs阳性指标且D-二聚体水平低于年龄调整后阈值,则排除PE风险;对照组包含688名患者,若D-二聚体水平低于年龄调整后阈值则排除PE风险。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个月时静脉血栓栓塞(VTE),非劣效性边界为1.35%。次要终点包括胸部影像学异常、ED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无指征抗凝治疗、全因死亡和3个月时全因再入院。

患者平均年龄55岁,女性占58%,1217名(86%)患者完成研究,其中100人急诊诊断为PE(7.1%)。3个月时,干预组1名患者出现VTE(0.15%),而对照组5名患者出现VTE(0.80%),调整后风险差异为-0.64%,满足非劣性终点。次要终点中,仅2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胸部影像学异常(-8.7%)以及ED住院时间(-1.6小时),干预组表现出优势。

组间后续VTE风险差异不显著

研究认为,对于急诊科疑似肺栓塞患者,与PERC联合D二聚体指标诊断方案相比,添加YEARS规则未显著降低后续血栓事件风险。

原始出处:

Yonathan Freund et al. Effect of a Diagnostic Strategy Using an Elevated and Age-Adjusted D-Dimer Threshold on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December 7,2021.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