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是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制品传播,如使用血制品、器官移植、使用HIV污染的血液制品等,易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感染HIV后,在疾病的急性期通常会出现发热、盗汗、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在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患者会逐渐出现体重减轻、慢性腹泻、持续性皮疹、反复口腔溃疡、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1、发热: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崩溃,抵抗力降低,易引起各种感染及肿瘤,出现发烧的情况;
2、盗汗:患者晚上睡觉时会大量出汗,以及经常性的腹泻;
3、皮疹:部分患者会在头部、面部、手背、腋窝等部位,出现带状疱疹等皮疹,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一种症状;
4、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无压痛,可持续3-6个月。
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或者是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颈项强直等。目前临床上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以及免疫调节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生存时间也相对较长。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