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08:25:12 沈阳省医妇科医院
术后发热定义为术后期间体温达到或超过38摄氏度的全身性发热。术后发热的原因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药物或输血反应、感染以及正常愈合过程的紊乱等。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术后发热的原因以及预防出现术后发热的情况,沈阳省医妇科医院特邀辽宁省妇幼保健院的高晓慧主任前来讲解——《术后发热》。
讲座开始,高晓慧主任指出,术后发热依据发生时间可以分为即刻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延迟期四个阶段。即刻发热通常出现在术后数小时内,其原因包括创伤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药物热、输血反应、坏死性筋膜炎、感染、血栓栓塞以及术前已存在的非感染性因素;急性发热则多在术后一周内出现,常见原因有手术部位感染(通常在术后48小时之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静脉导管感染等;亚急性发热一般发生在术后1至4周之间,可能由手术部位感染、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艰难梭菌感染或药物反应引起;术后超过30天的延迟性发热大多与手术无直接关联,常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例如普通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此外,需特别注意的是,术后发热和感染有时会比预期的时间表更快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与手术期间的污染有关。
讲座中,高晓慧主任提到,术后即刻发热通常与病人自身因素、所处环境因素、麻醉方式以及手术操作等因素相关,这种情况在术后较为常见,如果没有感染迹象,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缓解。另外,在术后急性期(术后第1至第7天),发热现象同样可能发生,这一阶段的发热原因可以用“风、水、伤口、行走和药物”来概括。“风”通常与呼吸系统有关,“水”指的是术后可能出现的尿路感染,“伤口”代表手术部位感染,“行走”涉及血管相关问题,如深静脉血栓,“药物”则是指由药物引发的发热症状。
讲座临近结束时,高晓慧主任指出,当患者出现亚急性发热时,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发热筛查,例如检查是否存在吻合口漏或艰难梭菌感染等问题,若确诊为吻合口漏,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干预;而对于延迟性发热的患者,则应首先通过发热筛查排除之前已知的原因,比如肺炎、尿路感染或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等潜在因素。
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高晓慧主任的分享不仅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了术后发热的发生机制及其分类,还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她强调,术后发热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但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医护人员保持高度警惕,及时识别并妥善处理。通过本次讲座,我院医护人员会更加重视术后发热的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