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 09:43:35
相信大家对于脑瘫都是不陌生的。它是人们在婴幼儿时期十分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症状,脑瘫的发病部位一般是在患儿的大脑部位,但是当患儿的脑瘫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累及到患儿的四肢和躯干,使患儿出现智力和精神状况异常的行为。会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脑瘫患儿的异常表现:
和正常的孩子相比,脑瘫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惊吓,经常啼哭不止,也可能出现厌乳、睡眠困难等;
感觉过敏,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1~3个月时,对周围的声音、玩具等没有反应;
生后3个月后手仍握拳不张开,4个月仍拇指内收;
3个月不能抬头,抱起时头不能竖立;
孩子4~5个月时看见物体不会主动伸手抓;
6个月时抬头仍不稳,宝宝从仰卧位抱起来时头后仰,不能随身体一起起来;
9个月时仍不能坐稳,1岁以后不能站立,18个月不会走路,走路总是脚尖先着地,2岁不会跑;
肌肉松软或者僵硬,不能自主翻身、动作徐缓;
18个月不能说单字,2岁不会说词语。
小儿脑瘫的类型
小儿脑瘫可以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等多种类型,其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治疗时应根据类型及症状有所区别。
一、痉挛型:小孩以四肢僵硬为主要表现。由于脑瘫患儿的肢体肌张力异常高,从而导致运动以及姿势异常,容易引发痉挛与畸形。
二、手足徐动型:四肢和头部出现不自主的无意识动作,做有目的的动作时,全身不自主动作增多,如面部出现“挤眉弄眼”,说话及吞咽困难,常伴有流口水等。
三、共济失调型: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征。单纯性共济失调较少见。
只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一些患儿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地生活。3至6月大的婴儿时期是关键的“发现期”,父母一定要多观察、多陪伴。如果发现患有脑发育不全等疾病,在正规医院经康复医师进行正确评估后进行干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之中。
小儿脑瘫的危害
一般来说,脑瘫患儿身高较正常孩子明显矮小,常伴有体力、语言、视觉、情绪以及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数据显示,在情绪方面,脑瘫患儿常会出现,多动、情绪不稳等。约有20%的脑瘫患儿有眼疾的障碍,主要为内斜、外斜等眼球协调障碍,另外,大多数脑瘫患儿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或者严重失语。虽说脑瘫不能致命,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脑瘫患儿,足以拖垮这个家庭,可见脑瘫的危害不言而喻。
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为什么术后一定要坚持康复训练?其目的不仅要训练脑瘫患儿适应环境,而且要使患儿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到环境和社会中,使患儿达到自立,成为社会的整体,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能实现其价值。另外,家长一定要仔细有耐心,因为每个患儿的术前病情不同,症状有轻有重,身体条件各异,所以康复的过程也不相同,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康复训练,脑瘫患儿就有恢复的希望。
脑瘫康复治疗有哪些手段?
药物疗法
采用药物配合治疗,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儿,脑组织正处于发育期,适当给予促进脑组织生长发育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可根据脑性瘫痪患儿脑部血流障碍及神经细胞损伤的特点,使用一些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缺氧,改善大脑能量和营养代谢,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脑功能的药物。
手术治疗
在脑瘫外科手术中,近年来有一个重大进展,就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产生及不断改进。如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年龄在3岁以上的脑瘫患儿可以考虑进行,而且必须配合术后康复训练才有效果
康复治疗
针对脑瘫患儿,必须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治疗。个体化训练是在康复训练前,需先对患儿进行评估,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患儿的康复计划。综合治疗则是多方面,多种手段的全面治疗,包括运动能力、智力、语言训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治疗。
引导式教育法
其主要特征为大程度的引导和调动患儿的自主能力,以娱乐性的意向刺激儿童的兴趣和参与。通过给予科学的诱导技巧、意识供给或口令,让患儿主动地进行训练,与科学的被动训练相结合,极大地提高康复效果。
作为康复医疗人员,充分了解儿童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态,积极主动和儿童家庭成员沟通,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由于每个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和潜在能力不同,所以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时要做到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