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12:23:52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另又称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慢性多发性抽动等,是一类以进行性发展的、不自主的、突发的、无节律的多部位、形式多样的运动抽动,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爆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这些抽动通常是突然的,不可避免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抽动与孩子的意愿无关。但是往往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能进一步引起孩子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和交往障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抽动症?
抽动症是儿童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发现孩子是否得了抽动症:
1、看一看孩子的眼睛,因为大多数抽动症患儿以眼部症状为主,表现出挤眼,有些孩子会表现出频繁眨眼以及翻白眼等症状;
2、注意一下鼻部的症状,有些孩子会出现一些类似于吸鼻子的症状以及鼻子抽动;
3、有一些孩子会从鼻子里面发出发吭的声音,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咧嘴或者噘嘴、清嗓子等症状;
4、除了上述症状以外,还有一些孩子会有扭头、扭脖子、甩头等症状;
5、有一些孩子会出现肢体的动作以及腹部的动作,肢体表现出不自主甩手、腿不自主踢动、吸肚子或者鼓肚子等症状。
如果某一个坏毛病或者坏习惯持续很长时间,超过一个月,要考虑孩子有可能患有抽动症。
如果孩子的抽动症得到确诊,那么家长一定要做好这10件事!
1、抽动症状并非孩子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他们,出现抽动现象的当时不要提醒和矫正,更不应打骂,以免强化负性诱导,使抽动次数增加,持续时间更长。
2、“抽动”是病不是“坏毛病"。坦然地告诉孩子,他的抽动表现是一种病态,如同感冒发烧一样,只是症状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与“坏毛病”无关。
3、平和的心态对缓解孩子的病症也是很有必要的,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该让孩子做什么就做什么,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学会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等,帮助孩子获得同伴的接纳。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以疏解内心的紧张。
4、增进亲子接触和交流,稳定孩子的情绪,缓解其内心的恐惧与焦虑,并帮助他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消除自卑感,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在心态上进入良性循环。
5、向其老师讲解有关的医疗知识,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取笑或歧视孩子,由此帮助孩子消除由疾病引发的紧张、自卑心理,以保持日常的生活与学习。
6、科学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使其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还要避免过度兴奋和紧张疲劳。指导孩子做一些需全神贯注的创造性活动,如听音乐,做航海模型等,使他们转移注意力,减轻抽动症状。
7、放松训练:让孩子做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8、自控训练:家长同孩一起做“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的游戏,故意让孩子赢几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减少抽动。
9、爱心加耐心:部分孩子因抽动很难自理,如头颈部抽动可影响进食;四肢抽动影响穿衣;腭咽的抽动引起呕吐;另外还有强迫性咬合等问题。父母在照顾这些孩子时要有充分的耐心。
10、饮食清淡:在抽动症孩子的食谱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少,但高蛋白、高热量的同样要限量。多食清淡的、含维生素多的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富含色素及食品添加剂食物、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调节孩子的抽动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一定要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孩子的护理中断,否则也会导致孩子的抽动症一直反反.复复,得不到zuì终的康复,甚至会加重!因此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不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医生团队 MORE+
郑华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12月7.8.14.15日会诊 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会诊
擅长: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遗尿症;语言发育科:语言发育迟缓;矮小、肥胖症、性早熟;癫痫、脑瘫、热性惊厥、脑炎、脑病、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麻痹等、唐氏综合征、肌营养不良,儿童睡眠障碍;儿童心理障碍、焦虑症,拒绝上学症,强迫症等。
刘士东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到周天
擅长:儿童癫痫、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生长发育障碍、学习障碍、语言/言语障碍 、小儿脑瘫、儿童心理障碍、唐氏综合征、肌营养不良、儿童睡眠障碍、焦虑症、拒绝上学症、强迫症等
蔡西萍主任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日 上午、下午
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抽动障碍、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口吃、发音障碍、儿童青少年厌学、焦虑、抑郁、情绪及行为障碍以及儿童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