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16:12:33 北京刘家窑中医医院
有病吃药天经地义,但如长期处在不良生活方式中,不仅会抵消药物的治疗作用,还可能导致一些意外的发生。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牢记生活中的“七不要”
1.不要屏气排便
当人在用力屏气排便时,身体很多处肌肉都在用力收缩,腹部的肌肉也会收缩,这就导致腹压增高。而腹压的增高会使心脏射血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或严重的心律失常从而引发猝死。如果老年人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还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使冠脉内形成急性血栓
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和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用力排便时可发生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
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排便时不要太使劲。排得出来就排排不出来不要勉强,排便用力是大忌。
那些排便不畅的人在平时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运动以保持大便通畅。如果调理效果不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以帮助他们顺利地排便
2.不要进食过饱
人们往往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但是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要注意了,饱餐常常会诱发心脏病猝死。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如饮食过饱,可导致上腹部长时间饱胀,挤压心、肺,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同时,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集中到胃、肠,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肌相对缺血,这样易引起心肌梗死。因此,老年人吃饭要七分饱,晚餐更应少吃,避免暴饮暴食。
如果吃饱了,不要立即睡觉,这样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不要过度节食
过度节食会形成营养不良性贫血,血中的血红蛋白减少,可使血液携氧量减小,迫使心脏加快泵血,这又会加大心脏的工作量使心肌耗氧量增多而诱发心绞痛。只有增强营养,提高血红蛋白,消除贫血,才能缓解心绞痛。因此,冠心病患者节食应适可而止。
4.不要寒冬少衣
每当寒潮侵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数就明显增多,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因寒冷可致儿茶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有可能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因此有冠心病病史的人要注意天气变化,平时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睡觉不要采用左侧卧位
睡眠占了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对一个人的健康来说必不可少。无论男女老少,一般的睡姿都是右卧位,它是符合人体力学,也是感觉舒服的姿势。右侧卧位使人肢体自然弯曲,体内脏器保持自然位置,使心脏不受压迫,肺自由呼吸,确保全身在睡眠状态下所需要的氧气供给,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心脏代偿功能尚好者,可向右侧卧。若已出现心衰,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切忌左侧卧或俯卧。因左侧卧位时肝脏与肺部压迫心脏,加重了心脏负担,可引发心脏病。因此,睡眠右侧卧位或平卧位,这样既不会压迫心脏,又利于四肢的放松休息。
不过,对于患心血管病的人来说,睡姿有更严格的要求,除了普遍要保持右侧卧位的睡姿外,睡觉的倾斜角度、枕头的高度也会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睡姿应为半卧位或侧位,可使用15 厘米高的长方休宽大枕头,将头和肩部都靠在枕头上。枕头过低会使脑部血流量增加,导致面部水肿或充血;过高则会使头部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加重高血压的病情。
6.不要吸烟酗酒
吸烟会使胆固醇容易在动脉管壁上沉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尼古丁可促进儿茶酚胺释放,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过度饮酒也会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诱发冠心病。因此,要戒烟限酒。
7.不要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患冠心病的人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劳累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脑血管病。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在过度疲劳时,血压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或心律失常,引发猝死。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医生团队 MORE+
龚洪海主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三、四、五、周日出诊
擅长:以传统龚氏名方为基础成功创立的方剂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动脉斑块、心绞痛、心衰、心肌炎、心律失常、房颤、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硬化、中风、早搏、肺心病、头晕、头疼、脑梗塞、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王忠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擅长: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等全身血管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闭塞。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眩晕等心血管疾病及风湿免疫病等疑难杂症。
鲁卫星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三下午
擅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气血痰瘀理论的应用及研究和中医药疾病防治的研究。先后作为主要研究者承担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主持部级科研课题1项,获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