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刘家窑中医医院

心律不齐的“6大”类型及形成原因

2023-08-31 09:54:59

A-A+

  心率不齐是心跳时快时慢的表现,早期发现和控制没有大问题。严重的心律不齐会对人造成生命危险,生活中要多了解心律失常相关的病因和症状。避免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病概率,一旦出现类似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心律不齐的类型

  临床上分为6种类型

  1、窦性心动过缓

  指心跳每分钟60次以下,但是跳动规律。这种一般常见于运动员及坚持锻炼的人身上,因为运动可以使心脏功能增强,使心跳慢而有力。但若心跳每分钟在30次以下,则应请医生检查是否存在心脏方面的异常。

  2、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阵发性心室上心跳过速,这三种一般是正常生理现象,在没有先天心脏病的情况下,致死率很低。

  3、房性、交界性及室性早搏

  早搏是在心脏某处发出异常电波,使心脏不规律跳动,若发生频率低,通常无大影响,若发生频率高,则易引起更严重的心律不齐,对心脏功能有影响。

  4.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往往代表有心脏病潜伏的可能性,且房颤时心输出量比正常锐减,导致血液在心房停留时间较久,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和脑中风等。

  5、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常为心室颤动的前奏,也常是临终前的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需急诊且马上治疗,否则死亡率甚高,发生这种心律不齐的病人,通常都有潜在的心脏病。

  6、心脏传导阻滞

  按照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通常可将其分为三度,严重的是三度的传导阻滞,容易导致猝死。而严重的传导阻滞通常都有潜伏的心脏病。

  心律不齐的原因

  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

  一、病理性因素

  病理性因素是指心律不齐与疾病、病理状态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理性因素:

  •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心房粗大、心瓣膜病等心脏病变。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低钙等电解质异常。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

  •药物或物质摄入过量:如可卡因、咖啡因、酒精、烟草等物质。

  二、生理性因素

  •情绪激动或焦虑:精神紧张、焦虑、激动等情绪因素可以引起心跳加快、不规则。

  •运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可以引起心跳加速,也可能导致心律不齐。

  •饮食:饮食过度、暴饮暴食、摄入含咖啡因或其他兴奋剂的饮料等。

  在日常生活中,当有心悸、心慌、头晕或胸闷等症状时,因警惕是否出现心律不齐,必要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了解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阅读全文
上一篇:体检发现早搏,教你如何自我缓解早搏 下一篇:自测一下,有没有房颤的症状,生活中如何预防房颤?

相关阅读 特色医疗 MORE+ MORE+

医生团队 MORE+

来院路线

图文问诊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