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刘家窑中医医院

心理治疗也可以治疗心脏病?为什么说不要忽视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治疗?

2023-08-25 11:37:16

A-A+

  在20世纪初,心脏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不超过10%;而进入21世这-数字在发展中国家占到了25%,在发达国家更是达到了50%的比例;预计到2年,每年患心脏疾病的人口将达到亿,而且冠心病将成为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病因。那么,什么是心脏病呢?心脏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及因素导致的心脏功能低或丧失的急性、慢性的一系列疾病。

  近年来,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而焦虑、惊恐和抑郁等,越来越受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为这不仅仅是心理问题,它还会影响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抑郁、焦虑的情绪使人总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体内应激激素水平长期居高不下,造成内环境紊乱,增加心脏的负荷,刺激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若不及时干预,就会造成“因病致郁、因郁致病”,造成恶性循环。

  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的概率明显高于没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心脏病患者。目前,大多数心内科医生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患者的躯体疾病上,对其合并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以致患者疗效不佳,病情加重。为改变这一状况,这就要求心内科医生接受过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掌握了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方法,有能力识别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以达到“双心兼治”的目的。

  医务人员首先要分析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心脏病患者常常因缺乏心脏健康知识、对所患疾病的恐惧、对治疗方法的期望值较高、害怕心脏问题复发、对监护病房环境及监护设备产生的不适应、对医护人员的抢救过程的恐惧、对医疗费用的顾虑等产生焦虑、惊恐和抑郁等情绪。患者对自己丧失信心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应予耐心解释、劝慰,并可给予患者必要的许多患者有与现实不符的忧愁情绪,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实际评价以及符床特点的易理解的解释,结合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患者症状通常可以缓患者精神症状较重,可给予三环类等抗抑郁药物。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的支持一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作用。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阅读全文
上一篇:如何预防房颤导致的中风?治疗房颤的“三个时间点”要把握好 下一篇:学会“3点”,预防心律不齐,心率不齐可影响“睡眠”

相关阅读 特色医疗 MORE+ MORE+

医生团队 MORE+

来院路线

图文问诊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