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5 09:51:59
语言是人类进化史上成功的杰作之一,虽然能用声音沟通的动物很多,但人类语言承载信息之丰富,内在逻辑之优美,是人类社会出现和延续至今的基石。
从出生一声啼哭开始,到牙牙学语,大部分宝宝都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不过正如我们总提到的各方面的儿童发育一样,语言发育的快慢也肯定因人而异。家长们虽然大都了解这点,但真当孩子1岁多了,却还没出现开始学说话的迹象,还是会忍不住着急。
那这算语言发育迟缓吗? 算的。
不过,不需要一听到“迟缓(delay)”就感觉天塌下来了。尤其语言发展迟缓是发育迟缓中常见的一种,占到孩子总数的1/5,换句话说,全中国有几亿人小时候都会被划到“语言发育迟缓”里面去。发育里程碑,也就是milestone,并不是区隔健康和疾病的判断依据,只是用来说明相对多数孩子发育的平均情况。“迟缓”也不表示孩子就有什么重大疾病,或者人生从此就坎坷起来了。
2011年《儿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澳洲研究人员的论文,针对西澳地区1400名左右的儿童进行调查,将其中语言发育能力落后(2岁时评估在15%)和前85%的儿童做对比分析,跟踪分析这些孩子在5、8、10、14、17岁的行为和情感情况。
结论是语言发育情况落后的这个差异本身,并不会对孩子未来的行为或者情感造成风险(not in itself a risk factor)。
美国儿科学会的看法也一样:大部分单纯的语言发展迟缓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家长只需要多帮孩子一点点就够了。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因为听力等身体其他问题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才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和干预。
但在上面的研究中观察到的另外一个有待进一步验证的问题需要说说——2岁时候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虽然之后绝大部分都解决了语言问题,但未来在社会心理学方面,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are at greater risk for psychosocial problems.)。
这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来自语言发育能力本身,而更可能是在语言发育阶段忽视或者错误干预的结果。这提醒我们要注意对于语言发育较慢的宝宝,需要如何在他们表达能力较弱的时候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另外一方面就是在鼓励他们使用语言的时候,不要投入过多的焦虑情绪或者用负面强迫的模式来进行。
出现前面提到的语言迟缓情况后,可以跟医生进行咨询沟通,在排除听力障碍等其他原因之后,家长也可以用一些办法来协助孩子。
亲子沟通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方式,多跟孩子说话,读绘本,鼓励ta跟你互动。这些事情不需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做,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有机地穿插进来:洗澡的时候,换尿布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玩的时候......用语言跟孩子介绍你在做什么,介绍他正看到的是什么。
跟孩子聊天的语言方式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复杂,但也不要完全就用宝宝语来聊天。用孩子可以理解的,但是又比ta现在语言能力复杂一点的方式跟ta说话,这样可以让他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不是两个人一起萌来萌去就好了。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总说不需要患“电子产品恐惧症”,但我们生活在智能终端的时代,不可能把手机和iPad这些从孩子的生活中隔绝开。合理的使用电子屏幕,并不会比看书使眼睛更差。
但这不代表应该给2岁以内,尤其是18个月以内的孩子玩手机和平板,以及长时间看电视,这和护眼无关,更不是买那些比iPad烂还贵的所谓国产“护眼XX”平板就能解决的风险。这个年龄段孩子看不懂电视和手机里的东西是什么,只是觉得动来动去很好玩。但这种“好玩”是浪费了宝宝学习成长的时间,包括室内户外的运动,以及和家长沟通学习语言的机会。语言的学习是从互动中来的,而不是对着屏幕。
去年的一项研究结果佐证了这个问题,多伦多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对于900名儿童的研究发现——18个月以内的儿童,每天每多看30分钟的屏幕,就会提升49%的语言发育迟缓。
所以在2岁尤其18个月之前,家长多陪孩子聊天和玩,等到以后,孩子能看懂节目之后,再有计划有选择地安排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
其实不管在某个点上发育早,还是发育晚,绝大部分情况,都不代表孩子的未来就会有什么不同。说话晚的孩子,成功成才的比例并不会比别人更少。因为传统总觉的这样的孩子“有问题”,所以当发现他们同样出现牛人的时候,就会感慨“贵人语迟”。而同样那些小时候能比别人多背几首唐诗的天才,很多未来也无非是给他人平添“伤仲永”的情怀罢了。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