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耳疮,中医病名。耳疮之名出《外科枢要》。《诸病源候论》称耳生疮。耳疮是因实热内炽,毒火上炎耳窍,或挖耳损伤耳道等所致。以耳窍疼痛较剧,耳廓拒按,耳道红肿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本病多见于西医所指弥漫性外耳道炎。耳疮是怎么形成的?
耳疮是指外耳道的弥漫性红肿疮疡,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疡、渗液等为特征。相当于西医的弥漫性外耳道炎。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耳疮是指外耳道的弥漫性红肿疮疡,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疡、渗液等为特征。相当于西医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外因多为污水浸渍、挖耳损伤、耳道不洁等,风湿热邪,上犯耳窍;内因多为肝胆湿热郁蒸,上攻耳窍;若病久则血虚化燥,耳窍失养。
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风热湿邪乘机侵犯,或因耳道不洁,污水入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湿郁化热,风热湿邪犯耳,与气血相搏,致生耳疮。湿热邪毒壅盛,引动肝胆火热,循经上犯耳窍,蒸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而生耳疮。久病不愈,阴血耗伤,血虚化燥,耳窍肌肤失于濡养而致病。
预防调护1、避免挖耳及污水入耳。2、及时治疗脓耳,以免脓液长期浸渍耳道而为病。3、注意耳部卫生,及时清理耳道分泌物及痂皮。4、患病期间,忌食辛燥食品,以防火热、湿热内蕴,加重病情。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白班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