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4 09:13:32
医院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如果身边有亲朋好友去过这个医院的话,可以多问问他们的意见。也可以看看医院的硬件情况,比如成立时间、规模、设备、医生团队等,如果都很健全,应该医院不错。也可以去第三方平台查查病人对医院和医生的评价,再作判断。可以多家医院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哪家好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再结合自身的情况综合判断。希望以下内容对你有帮助:
如果做一个爆粗口排行榜的话,“精神病”、“神经病”肯定排在前几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精神病”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疯疯癫癫”,导致我们对精神疾病有很深的误解。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精神疾病常见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所有的“精神病”都会遗传
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会考虑到底要不要孩子,因为怕会遗传。安安告诉大家,精神疾病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会遗传,抑郁症、焦虑症等都不会遗传,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几率,但是也不代表后代一定会得精神分裂症,在做决定之前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误区二:所有的抗精神药物都有依赖性,吃多了会变傻。
如果是安眠类药物的话,在临床上确实有一定的依赖性,而抗精神病药物有依赖性的比较少,一般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其实很多情况下,药物本身并没有依赖性,更多的是患者产生了心理依赖,服药就觉得有效,停药就感觉不舒服。
误区三:闹的轻病情就轻,闹得重病情就重
在很多家属的意识里,如果患者吵闹的比较轻就是症状小,病情轻,大吵大闹就是病情重。吵闹并是衡量精神疾病轻重的标准。比如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处于抑郁状态时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而处于轻躁狂状态的时候会表现的精力充沛,有时还富有创造力,看起来完全正常。别人很容易认为是病情好转了,但其实他们处于抑郁躁狂的反复发作时期,如果不治疗就会加重病情。
误区四: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是“疯子”、“傻子”
很多人视“精神病患者”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有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确实有暴力倾向,表现的比较坏脾气、冲动、爱打人,但这仅占精神病患者的一小部分,更多患者表现的是怕人远离人群,还有少数被害妄想病患者抱着“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理怀疑别人想加害自己。
误区五:精神病人就应该关在家里面静养
总是待在家里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是很不利的,要时常做些户外运动,即使只是散散步、晒晒太阳也是好的。精神病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康复训练改善心理状态,甚至改善社会能力,限度地恢复已经丧失或削弱的各方面功能,以尽量提高活动能力,使精神病患者重新参与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六:得了精神病就一辈子都不会好了
相关调查显示,近八成的精神病患者不属于重性精神病,90%的患者只要找到专业的医生,通过心理治疗、坚持服药和定期回访等方式控制病情,并且通过系统的康复手段预防疾病复发,就可以回归正常生活。所以小编提醒大家,面对疾病,一定要建立自信,积极治疗。
生活中一定不要耽误精神疾病的诊治,因为初期如果放任不治疗,只会令病情更加严重。因此,一定要在疾病初期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祝您早日康复,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