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

中医辨证认识皮肤病

2017-09-26 14:13:59

A-A+

中医将皮肤病分为多种证型,主要包括血热、血燥、血瘀、湿热、脾虚、肝郁、肾虚等,可根据证型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皮肤状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血热:血热会导致血行加快,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这时可以使用清热凉血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土茯苓、金银花、连翘、黄芩等;

2、血燥:血燥会导致皮肤失去濡养,出现皮肤干燥、鳞屑增多等症状,此时可使用养血润燥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生地、玄参、麦冬等;

3、血瘀:如果瘀血阻滞经络,会导致皮肤的颜色变得暗沉,同时伴有疼痛症状,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桃仁、红花等;

4、湿热:如果湿热之邪阻滞于皮肤,会导致皮肤油腻、暗沉,同时伴有口苦、口黏、大便黏腻等症状,可以使用清热利湿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黄柏、薏苡仁等;

5、脾虚:脾虚会导致不能运化水谷,从而造成皮肤油腻,此时可以使用补气健脾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白术、茯苓等;

6、肝郁:肝气郁结会影响机体气机,导致皮肤状态差,可以使用疏肝理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枳壳、柴胡、川芎、香附等;

7、肾虚:肾虚会导致气不行血,从而引起皮肤状态差,同时伴有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可以使用补肾固精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山茱萸、菟丝子等。

在中医的辨证中,皮肤病的辨证结果与脏腑辨证结果较为一致,即血热、血燥、血瘀、湿热、脾虚、肝郁、肾虚等,要根据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阅读全文
上一篇:痘痘肌保养越简单越好 下一篇:皮疹形态是诊断皮肤病的关键

相关阅读 特色医疗 MORE+ MORE+

医生团队 MORE+

来院路线

图文问诊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