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疾病 > 58期

车小燕:SARS检测“第一人”

举报/反馈
2014-01-09 12:31:09车小燕

  她在科研道路上硕果累累,被誉为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俗称非典)检测“第一人”;

  她是甲型/乙型流感禽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登革热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成功研发者……

  拥有众多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她,为我国有效遏制SARS、登革热、甲流等疫情作出了卓越贡献。

  她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车小燕。

  “中国13亿人口,医学水平必须与世界同步甚至领先世界,在世界医学科技舞台上,一定要有中国人的声音和位置。”这个梦想,车小燕不懈追求了35年,始终奋战在医疗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献给了人民的健康事业。

  她被誉为SARS检测“第一人”,当SARS疫情肆虐时,她不惧自身安危,主动请缨攻关擒魔,夜以继日与病魔展开赛跑,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SARS检测试剂盒,作为我国SARS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入选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她还是甲型流感狙击的“排头兵”,“登革热”拦截的“急先锋”,研发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I、II、III、IV型登革热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等能迅速明确诊断,锁定传染病魔,为我国有效遏制SARS、甲流、登革热等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敬业爱岗,孜孜不倦,勇攀高峰,始终把献身医学科学作为人生理想,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数十项课题,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优秀人才等。

  她医德高尚,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多次拒绝转让科研成果的巨额诱惑,她乐于助人,耿直无私,甘为人梯,先后获评广东省医德标兵、广东省“十大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近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发出了向车小燕同志学习的号召,广东省妇联追授车小燕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临危受命  8个月研发出 SARS检测试剂盒

  车小燕,被誉为SARS检测“第一人”,而这一称呼的来历,还得从11年前讲起。

  2003年春夏,突如其来的SARS病魔席卷而来,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4月14日深夜,当时的珠江医院科研科科长冯常森等专家刚参加完SARS防控科技攻关工作会议,大家苦苦思考SARS的防控方法。此时,广东是SARS重灾区,尽快找到快速诊断、有效治疗的方法迫在眉睫。

  冯常森想到了车小燕。这位女科学家在单克隆抗体研究上已经卓有成就,医院如果开展SARS防控的科技攻关,可以应用车小燕的专长。

  冯常森想征求车小燕的意见,可时钟已经快指到晚上12点了,他拿起电话后迟疑了一下,心想或许车主任已经休息了,但情况危急,他还是拨通了电话。

  出乎意料,电话只响了一声就接通了,话筒里传来车小燕热情的声音。考虑到车小燕的家离医院还有半小时车程,冯常森只简单向她介绍了情况,约她第二天上午再具体商量。没想到她急切地说:“时间宝贵,你们在院里等我一会儿,我马上赶过来,一定等我!”

  “半小时后,她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迅速询问了有关情况,然后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冯常森回忆道,“第二天我在实验室见到她时,她还穿着昨夜的衣服,桌上摆着一杯冷了的咖啡。虽然眼睛布满了血丝,可她脸上没有一丝倦容,兴奋地告诉我,她认为可以从SARS的快速检测上入手发起攻关。”

  很快,车小燕就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带领课题组展开科研攻关。盛夏的广州天气异常炎热,实验室更是闷热难耐,而车小燕和同事们天天穿着特制的三层防护服,戴着面具和口罩,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几二十个小时。

  提起那段与SARS病魔赛跑的日子,同事郝卫记忆犹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数据,车主任通宵趴在电脑前反复推敲,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喝咖啡提神,实在扛不住了就趴在桌上打会盹。”

  许多同事担心她的身体,劝她多休息,她却坚定地拒绝:“我们可以等,病可不等人,我们得赶快!”连续几个月,车小燕不分日夜扑在实验室,用她自己的话说,“都不知道外面的天是什么颜色了。”

  正值SARS肆虐期,收集SARS患者血液标本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了一块人们避之不及的禁地。一天上午,车小燕却风风火火地闯进了中心办公室。

  “我当时心想,谁这么不怕死,这时候了还往病毒堆里钻?”病毒免疫科科长狄飚说道。原来,车小燕及其团队研制的SARS检测试剂盒当时进入了临床验证阶段,需要大量的实验标本复核。

  面对车小燕的要求,狄飚起初十分犹豫,“标本来之不易,又非常危险,可不能轻易动用。”看出狄飚的想法,车小燕诚恳地说:“这么多人被SARS夺去了生命,咱们不能让这些血液标本成了‘死’标本,得让它们发挥作用,越早找到SARS快速诊断方法,临床就能赢得越多的救治时间。”这一席话,让狄飚顿时打消顾虑,他当即表示,“车主任,我们愿意全力支持您!”

  在SARS标本检测试验时,考虑到同事们的安危,车小燕坚持亲自操作。她严肃地对课题组员说:“SARS病人标本很危险,在加样、洗板等易感染环节,你们不要靠近,我来操作”,她套上帽子,戴上口罩,穿上工作服,全副武装进入实验室,然后径直走向实验台,小心翼翼拿起器材从标本中吸取血清,放入试剂盒,大无畏的精神令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经过8个月不分昼夜的奋战,车小燕及其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SARS病毒血清抗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可以在15分钟内即从患者血液中检出SARS病毒,准确率高达99%,有效避免了非典SARS患者的误诊、迟诊、漏诊,对遏制SARS疫情的传染蔓延、实现患者的早期诊断、快速救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全球防治SARS做出了突出贡献。

  勇于开拓  屡次攻克传染病防控难关

  抗击非典成功后,许多荣誉接踵而至,但车小燕没有丝毫松懈,转身投入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控研究中。小小的实验室,是她的奋斗的舞台,凭着一股钻劲,她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

  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在这个病毒流行于东亚、东南亚及欧洲等地时,车小燕就敏锐地意识到,虽然我国暂无发病,但这对我国是一个潜在威胁。从那时起,她开始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研究,成功研制出禽流感诊断试剂盒,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登革热这种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等特点。此前,我国登革热的诊断试剂主要依赖进口,车小燕意识到,发展简便、可靠、廉价及标准化的国产化登革热诊断试剂是我国的迫切需要。

  2004年,她开始带领研究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登革热的早期诊治新方法研制中。两年后,车小燕就拿出了I型登革热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此后依次成功研发了II、III、IV型血清型特异性(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和登革病毒特异性(区分其他黄病毒属)抗原快速检测方法,并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

  专家们评价,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易快速,试剂易保存,成本低廉及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适合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部门推广使用,对我国有效防治登革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09年4月,全球多个国家爆发甲型(H1N1)流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车小燕再次领衔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流感、禽流感病毒抗原快速及分型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带领科研组夜以继日展开实验室攻关,于2009年7月成功研发出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该试剂盒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且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直接实现甲型与乙型流感的快速分型,临床考核中分型准确率超过99%,获得国家科技部综合测评第一名。2009年12月31日,该试剂盒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正式投产上市并迅速投入基层卫生单位使用,有效遏制了疫情。

  SARS检测试剂盒、禽流感诊断试剂盒、登革热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车小燕的每一项科研无一不紧扣临床需求,直接服务病人。她常常说,“我们搞科研不是只为了论文,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医学科研的最终目的。”

  为了在重大、突发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敏锐地把握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更好地指导学生,车小燕要求自己每天大量阅读相关医学科研论文。“车主任的阅读量是常人的几倍,”郝卫回忆道,“她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书,中文的、英文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书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批了。”

  车小燕哪来那么大的精力?“她总是喝咖啡提神”,学生陈静回忆说,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做研究,车小燕中午从不休息,更别提睡懒觉了;她会精心地安排实验内容,每天各类实验穿插进行,一个实验同时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能够更好的进行科学分析;“不仅如此,她还为大家节省时间考虑,大家工作中经常会用U盘传递文件,但在车主任给大家的U盘里,从来总是只有目标文件,非常清晰,节约了一大堆从无关文件中寻找目标的时间。”

  陈静坦言,她曾建议车主任别喝太多咖啡,“在大家眼里,车主任任何时候都是神采奕奕、精神百倍的样子,可我知道,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搞科研,她是在透支自己的时间乃至生命呀!

  可车小燕就是停不下来。

  几年前,她将目光瞄准了西尼罗河病毒这一烈性病毒。学生陈静很纳闷,该病毒一直在美洲、非洲,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国家流行,“中国还没有,为什么要研究呢?”车小燕认真地说:“现在交通发达,国际往来频繁,我国从未有过病例报道,说明全体人都是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必将造成爆发流行,危害极大!”

  如今,车小燕研制的西尼罗河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已经开发成熟,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然而言犹在耳,斯人已去。

  淡泊名利  无私向同行分享科研经验

  SARS一役,为车小燕打响了名声。但当许多媒体蜂拥而至,车小燕却婉言谢绝了采访,“这就是我的工作,干成了、干好了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说的!”在车小燕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事。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很好的标榜自己、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车主任都拒绝了。”在郝卫看来,车小燕把名利看得很淡,总是优先考虑他人,“SARS病毒血清抗原检测试剂盒荣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作为课题第一完成人的车主任,却把所有的奖金全部分给了参与研究工作的同事,自己分文未取。”

  在SARS病毒血清抗原检测试剂盒研制成功后,曾经有企业派人找到了车小燕,欲出高价购买这个产品的专利。车小燕想都不想就坚决拒绝了,“这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我不能用以谋私利。”

  有时候参评荣誉称号,车小燕总是往后躲,还要领导做工作说服她;当上了科室主任,手上握有发放奖金的决定权,她却从来不多拿一分,科室分为临床试验和检验科研两部分,一般来说检验人员的奖金高一点,她就按实验室比较低的标准拿……

  用她的话说,“这样我才能坐得正”。

  车小燕视病人如亲人,视同行如战友,为了救治更多病人,她从来都乐于与大家分享她的科研数据、管理心得。为了共同战胜病魔,任何时候,她都把同行的需要,当作自己份内的事,为行业建设尽心尽力。

  经常有同行找主任请教课题或者寻求帮助,车小燕不管多忙,不管认不认识,总是抽出时间,甚至加班加点,耐心解答,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问题。有一次去北京开会,同行张教授想请教她一个数据分析,结果飞机晚点,到北京已是凌晨一点,车小燕一直等到张教授赶到,和他探讨到半夜三点多。张教授非常过意不去,她却说:“没关系!大家都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帮忙随时给我电话!”

  谈及车小燕的无私奉献,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邹伟民颇有感触。2011年,车小燕应邀随省临检中心专家组,到全省基层医院去进行技术监控,发现一些基层医院检验人员技术不过硬,她很着急,找到邹主任,主动提出免费帮基层医院培训检验人员。这几年,珠江医院检验医学科先后义务培训了20 多名基层医院检验人员,车小燕总是亲自把关,严格带教,直到学员培训合格。她的实验室作为广东省示范实验室,连续3年承担了全省医学检验培训班任务,培训基层检验人员1500余人。

  2013年6月28日,邹伟民邀请车小燕在全省医学检验科主任工作会议上讲一堂讲座。“当时,车主任一口答应了。其实她已经有些身体不舒服了,但她谁也没说,连夜精心准备了课件,近百张幻灯片图文并茂、一丝不苟。”

  会议当天,车小燕从SARS、禽流感讲到登革热、甲流,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实践经验,全场不时掌声雷动。

  “讲座结束,我特意上台,代表所有参会的科室主任给车主任敬了一个礼!这一个礼,不是客套,不仅是感谢,是大家对车主任的深深敬意啊!”邹伟民回忆道。“没想到,两天之后,就传来了她确诊胃癌的消息。这一次讲座,也成了她给我们上的最后一次课。”

  后记:2013年12月26日,罹患胃癌的车小燕不幸去世,年仅51岁。2014年1月29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向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发出了关于开展向车小燕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大家学习她热爱医学,全心投入,以高度责任感践行为患者服务承诺的敬业精神;学习她崇尚科学,致力科研,以强烈紧迫感不断创新、屡获医学科研成果的求索精神;学习她不计报酬,严谨治学,以崇高使命感培养医学新人的奉献精神;学习她锲而不舍,执着追梦,用充满光明的正能量为民族复兴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为推进广东卫生计生事业跨越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现新时期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2014年3月,省妇联追认车小燕同志为省三八红旗手。

冯常森主治医师心血管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