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风湿科 > 骨质疏松症

老年型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举报/反馈
2010-07-19 05:21:0039健康网

  氟化物可增加骨质量和骨密度,但剂量过大反而可使老人骨折发生率增高。氟化钠缓释片(Sodium Fluoride, Neostem)的间断治疗,可观察到椎骨骨密度增加、骨形态改善、椎骨骨折减少,但是对髋骨骨折没有影响。研究表明氟化物可使骨松质形成明显增多,但质地似乎更脆弱,骨密质的缺失使非椎骨骨折增多,这也印证了氟化物对髋骨骨折无防护作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因此有专家认为,尽管氟化物可增加骨矿质含量,但对骨质疏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当然不排除在联合治疗和序贯疗法中的作用。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氟化物,以免体内蓄积中毒。一氟磷酸谷酰胺与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组成的复方制剂特乐定(Tridin),既含有氟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含有钙盐,促进骨矿化,但长期服用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尚未见对比研究资料。

  硝酸镓(Gallium Nitrate)动物研究表明本品可以进入骨代谢活跃区,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使骨矿质含量增加,增加骨钙和灰质,促使羟脯氨酸进入新骨胶原中,对骨的蛋白形成有促进作用。试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本品对肾脏有毒性,应低浓度静脉滴注,肾功能障碍、48h内使用过氨基糖苷类药物者不宜应用。

  锶盐也具有促进骨代谢,促进骨形成的功能,试用于骨质疏松,目前临床资料尚不多。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为84个氨基酸的多肽,对骨细胞的代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强度。已有重组甲状旁腺激素上市。

  胰岛素样因子

  细胞调控因子(金葡液)(Fracture Healing Stimulin)可刺激骨细胞生长,促进骨的形成,尚无但大规模的临床对比研究,而且需要注射给药,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 中药

  中医认为“肾主骨”,对于骨质疏松多从肾虚角度入手,补肾壮骨、益精填髓兼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并根据脾虚及肝郁等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在植物药中淫羊藿等滋养肾虚药物,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中疗效已得到肯定,在动物实验研究中也证实,淫羊藿等对破骨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同时又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使钙化骨形成增加。相对于化学药物,中医中药的研究规模和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三、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经济学

  许多研究表明对大众进行普及预防健康知识,远比普查具有低的成本和高的社会效益。对于预防和治疗,每日膳食中摄取足够的钙 (1~1.5g/d)、维生素D (400~800 Ug/d),可有效地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对于防治骨质疏松显然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多项不计算隐性成本的研究表明,对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是目前最经济的治疗方法,具有较佳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该治疗方法药物选择余地大,给药途径多,注射、口服、外用包括贴膜等,但是最佳治疗剂量、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尚存争议,而且可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率。不适宜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则考虑双膦酸盐和降钙素,比较而言,降钙素价格昂贵。

  另有一项在65岁以上妇女人群中的成本效用(Cost-Utility)研究表明,每生命质量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的成本与预期骨折危险度紧密相关。当妇女骨脆性骨折危险度高时,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比其它防治措施更为可取。

  由于忽略隐性成本,现有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受药物疗效影响较大,因而骨折危险度大、普查骨密度低其成本效果指数高,而且受易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应采用更加切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和模型,以合理比较各种方案,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四、药物相互作用

  长期服用钙制剂,尤其是同服维生素D制剂,可增加血钙浓度,可增加洋地黄苷的作用,诱发心律失常;如果与噻嗪类利尿剂及雌激素合用,可增加钙的吸收,容易导致高钙血症。日常膳食中钙摄入对血压的影响是颇受重视的课题,虽然其研究结果尚存争议,但高血压患者的钙补充还是应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进行。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减弱降钙素对高钙血症的作用;维生素D制剂与含磷药物合用容易引起高血症;有研究表明,羟乙磷酸钠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有效降低骨折发生率;雌激素、钙和氟化物合用预防绝经后妇女骨折效果显著,但也有不同意见者。雌激素与甲状旁腺激素合用,疗效明显增加。

  五、骨质疏松的治疗展望

  由于对骨质疏松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理想的药物仍未出现,目前研究药物中,多数是抑制骨的吸收,而对骨质形成作用差,因此,对骨质疏松在预防和稳定上比恢复骨质量方面的作用要大,单一药物无法取得理想疗效的。一旦患有骨质疏松,目前的药物都无法完全避免脊椎骨和外周骨骨折的发生。为评估骨质疏松的治疗,正试验一项名为ADFR的序贯疗法(Activate-Depress-Free-Repeat),先以磷酸盐刺激骨吸收,继以双瞵酸盐抑制骨的吸收,停药以期骨质形成,一定时间后再重复。这一疗法对骨的再塑有积极作用,一项未作对比的研究表明经过几个疗程可使骨密度增加,脊椎骨折的发生减少。

  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目前国内外多集中于女性,而对于男性则研究较少,而且缺乏对比研究,虽然阿仑膦酸钠试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在受试者中观察到骨密度增加,但该适应证尚未获得批准。虽然男性骨质疏松的进程较慢,发生率较低,男女发生率比约为1:2,但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其数目也是相当惊人的,防治任务艰巨。

  对骨质疏松病因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如果对引起骨质疏松基因研究取得突破,对骨质疏松的预测、预防和治疗可望增添有力工具。据报道他汀类药物对骨质疏松患者有益,这是否预示新一类结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出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的研究发现,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可促进骨纤维胶质的分解代谢,对骨的吸收有重要调节作用,研究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外及体内显示出良好的作用,可有效控制骨纤维的分解代谢,抑制骨吸收,已经进入初期临床试验;目前可望有所突破的药物主要有破骨细胞质子泵抑制剂、前列腺素抑制剂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甲状旁腺激素类、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等蛋白质类药物以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的形成。中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则显薄弱。目前尚无药物能使有症状骨质疏松者流失的骨质得以恢复,现有药物大多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而对骨质形成作用较弱,能促使骨质形成的氟化物等也未见能防治骨折的发生,因此,目前药物在预防和稳定上的作用,比骨质恢复上的作用要大,而且,骨质疏松不仅仅局限于老年患者,年轻人也可受累,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防治是首要的。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郭婷婷)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