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发病率为高。基本病理改变为结肠的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临床以发热、腹痛、粘液和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为特征。本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病菌随随大便排出,通过污染水源、手、食物、苍蝇及用具传播,而经口感染。本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高热、畏寒、恶心、呕吐,脓血便,数小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一日大便3—5次,呈糊状或水样,混有少许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数日自愈;重者可有粘液脓血便,四肢发凉,血压降低,甚至发生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突然高热,惊厥,面色表青灰,四肢跃冷,血压降低,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瞳孔两侧不等大,早期腹泻不严重,大便亦可不出现粘液脓血侄。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仍有腹部隐痛,腹泻、便秘交替,大便间歇出现粘液、脓血,左下腹可们及呈条索状的乙状结肠。预防本病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患者宜进食清淡之食,禁食荤腥油腻之物。
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学“肠僻”、“滞下”等范畴。其病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及内伤饮食,湿热邪毒积滞肠道与肠内正气相搏,肠道脉络受损,气滞血瘀,邪毒内郁,气机壅滞,肠失传导而致,继可邪入心包扰神明及风火相煽引动肝风。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 湿热痢:证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便次增多,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2.疫毒痢:证见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胀满,下痢脓血,神昏谵语甚则昏馈不语,或四肢厥冷,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3.虚寒痢:证见痢下赤白,白多显少或纯为白冻便,腹痛,里急后重,饮食无味,中脘饱闷,倦怠,舌质痰,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4.休息痢:证见疾病时发时止,缠绵不愈,倦怠畏寒,饮食减少,临而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粘浆或见赤色,舌质淡,苔腻。
一、可选用的西药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1.抗菌素: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
(1)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次1g,一日2次,口服,首次剂量加倍,小儿每次按每千克体重用药50mg。
(2)呋喃唑酮:成人每日0.4g,小儿每日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mg,分2—4次口服,5—7日为一个疗程。
(3)吡哌酸:成人每次口服0.5—18,一日2—3 次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蛇口全科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白班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