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糠疹俗称“汗斑”,有些患者以为由汗水所引起的就叫汗斑,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该病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往往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儿童甚至婴儿常有发病。病程慢性,夏季反复,冬季皮疹减少或消退。该病可有轻度瘙痒,自觉症状不明显。往往是患者偶然发现皮肤上有斑斑驳驳、颜色多样的改变后才就诊。也不乏有每年发作,已习惯成自然而主动就诊要求开“汗斑水”的患者。
花斑糠疹的发生是由嗜脂性酵母马拉色菌所致,马拉色菌是人类皮肤上的正常菌属,属于条件致病菌。目前认为花斑糠疹的优势菌种多为球形马拉色菌。本病具有遗传易感性,由宿主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病,在卫生条件不良、高温潮湿、局部皮肤油腻多汗条件下往往容易发病。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于躯干上部等皮脂溢出旺盛处,可累及颈部、上肢、面等。皮损初以毛孔为中心,为雨滴状,以后逐渐扩大,融合呈大片斑片,界限清楚。皮损为褐色、淡红色、淡黄色和白色斑,表面有细微鳞屑,有时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花斑糠疹”也因此而得名。
实验室检查
取皮损处鳞屑行真菌直接免疫荧光镜检可见成簇的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及短菌丝。
治疗方案
洗浴 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每日1次,涂在皮损部位3~5分钟后用水冲洗,连用2周。
外涂 咪唑类药物(如萘替芬酮康唑、联苯苄唑等)、阿莫罗芬软膏等外用制剂,外用2~4周。
口服 皮损面积较大,严重而单独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d,每日1次,连服1~2周。氟康唑150mg,每周1次,连续4周,均有良效。特比萘芬片因不能经汗腺分泌,故口服制剂对该病无效。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