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癌是否需要手术?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具体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及其适用情况:
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
适用人群:早期乳腺癌患者,特别是肿瘤较小且未扩散至淋巴结的患者。
手术内容:切除肿瘤及其周围少量正常组织,保留大部分乳房。
优点:保留乳房外形,减少术后心理负担。
后续治疗:通常需配合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乳房切除术(Mastectomy)
适用人群:肿瘤较大、多中心病变或多发性肿块的患者;不适合保乳手术或有强烈意愿进行乳房切除的患者。
手术内容:切除整个乳房,有时还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
优点:清除肿瘤,适用于较晚期或高危患者。
后续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
适用人群:早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转移迹象者。
手术内容:仅切除有可能发生转移的前哨淋巴结,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带来的并发症。
优点:减少术后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重建手术
适用人群:接受乳房切除术并希望恢复乳房外形的患者。
手术内容:使用自体组织或假体进行乳房重建。
优点:改善术后外观,提升患者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二、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的作用
术后康复操在乳腺癌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还能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康复操及其作用:
上肢功能锻炼
手指抓握练习:握拳、张开手指,重复多次。
手腕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腕关节。
手臂抬举:从低到高逐渐增加手臂抬举的高度。
肩部绕圈:缓慢绕动肩关节,防止僵硬。
目的:预防和缓解术后上肢水肿,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
具体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应轻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伤口撕裂。
呼吸训练
深呼吸练习:吸气时尽量扩展胸部,呼气时缓慢吐出。
吹气球:用嘴吹气球,有助于锻炼呼吸肌群。
目的:促进肺部扩张,预防术后肺炎和胸腔积液。
具体动作:
注意事项:呼吸应均匀平稳,避免急促呼吸引起头晕。
全身运动
散步: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散步,逐步增加步行距离。
瑜伽或太极:这些柔和的运动有助于放松身心,增强柔韧性和平衡感。
目的:增强体力,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整体康复。
具体动作:
注意事项: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疲劳。
三、中医调理在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咸阳肿瘤医院提倡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帮助乳腺癌患者更好地恢复。中医调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术后康复:
中药调理
若属气血两虚型,可用八珍汤加减,补益气血;
若属肝郁气滞型,可用逍遥散加减,疏肝理气;
若属痰湿瘀阻型,可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痰祛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用中药汤剂进行辨证施治。例如:
针灸疗法
足三里穴:增强免疫力,促进术后恢复;
内关穴:缓解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合谷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针刺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术后疼痛和不适,如:
情志调节
癌症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通过心理咨询、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促进康复。
四、案例分享
某4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医生为其制定了综合康复计划:
术后康复操:每日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和呼吸训练,逐步恢复肢体活动度。
中医调理:服用中药汤剂(八珍汤加减),每周进行一次针灸治疗,缓解术后疲劳。
定期复查:术后按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CT)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5-3),及时发现异常。
经过6个月的康复治疗,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乳腺癌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方案,手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非选不可。咸阳肿瘤医院的经验表明,通过规范西医治疗、结合中医整体调理,并辅以适当的术后康复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正如李去病院长所言,“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治疗应以“持久战”为心理预期,注重维护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病灶。希望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能树立信心,科学应对疾病,享受健康人生。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