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精神疾病患者都有暴力行为吗?
大多数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有一个固定的思维,不是暴力狂就是一个疯子。而精神疾病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其表现是多样的,一般可分为五类症状群:认知症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焦虑抑郁、激越症状(攻击暴力、。
不同患者的个体,在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有的人是幻听、幻想、行为怪异等阳性症状突出,有的患者主要是情感淡漠、生活懒散,少言少语不吵不闹的阴性症状。
所以,存在着暴力行为的只是一部分患者,并不是所有精神疾病患者都有暴力行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常识,少些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误解和歧视,他们实际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包容。
Q2
是不是越“疯”越吵的患者越难干预?
很多家属,会认为吵闹的患者病情更严重。但精神科临床发现,越是冲动,打人,兴奋的患者干预效果越好。相反那些沉默寡言、孤僻、生活懒散、社会退缩、不吵不闹的患者干预效果通常不理想。
为什么呢?
一部分原因是阴性症状更不易被察觉,容易忽视,导致病情加重!
Q3
精神疾病是不是会人格分裂?
精神疾病与人格分裂是两种不同的精神障碍。
►►►
精神疾病
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更多指的是一个人认知与感官的统合失调,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比如,出现幻觉就是一种典型的表现。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
►►►
人格分裂
指一个人拥有多种人格,可以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转化,准确来说,人格分裂应该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主题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否定,这是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而且人格分裂的人智力和精神是正常的,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Q4
精神疾病是突发的吗?
精神疾病的发病,受到个体本身的基因、生物学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生理与环境因素,都被认为是导致人们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因素。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其自身的患病风险更高。
另外,父亲年龄过大、母亲在孕期的压力、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等,也被认为与孩子患精神疾病相关。突发的创伤性事件,并不一定会导致一个人患上精神疾病。此外,临床证据显示,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都是逐渐地、缓慢地发展出一系列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的。精神疾病并非一种突发性的疾病。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