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可表现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运动抽动常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皱额、努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深吸气等,重者出现各种形态奇特的复杂性抽动,如冲动性地触摸东西、刺戳动作、跺脚、似触电样全身抖动、走路回旋、转动腰臀、蹲下跪地等。
发声抽动一般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声、哼声、吠叫声、啊叫声等,也可表现复杂性发声,如重复无意义的语音或脏话。
上述抽动症状在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时会轻些,在晚上入睡后则完全消失,而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过度兴奋、过度疲劳、感冒发热等往往是加重抽动的因素。由于症状复杂多变,容易被误诊成其他疾病。
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围产期损害,如产伤、窒息、早产及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不和、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等有关,儿童受惊吓或精神紧张常常是发病的诱因。
小儿抽动症的症状可以时轻时重,呈波浪式进展。在青春期后大约40%—50%的病人抽动症状可自行缓解,25%———30%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25%-30%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甚至终生者,但对学习及社会适应一般影响不大。
但儿童期患儿由于行为怪异,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对儿童身心发育会产生较大的伤害,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强迫行为、自伤行为、学习困难以及自卑焦虑等。
因此,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应及时治疗,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原则。患儿需要较长时间服药以控制症状,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心理治疗包括心理转移法和认知支持法。此外要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但运动不能过量,应避免食用含食物添加剂及咖啡因饮料等食品。
为什么抽动症患者难康复
了解它更容易摆脱它。神经内科医生一般诊断为是脑神经发育障碍,无奈大多数医生对医学的进步了解太少认知不够,百分之九十五神经内科医生只要诊断为抽动症不管病情如何、年龄大小统一开硫必利等精神药物来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造成病情反反复复。而且抑制神经类的药物成瘾,依赖性强,戒断难,有时候还会加重病情。概念方向都错了,疗效之差可想而知。
专家提醒患者家长: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家长不可给孩子乱用治疗方法,应带孩子上国家正规医院,由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导致病情的发展。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已经确诊为抽动症的患儿,家长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1、停止吃奶制品,也包括患儿爱吃的奶酪。
2、 补充维生素,营养均衡,比如维生素B族和镁等,细胞外镁主要与心血管张力神经肌肉传导有关,而钙对镁有拮抗作用,也就是说,钙可能导致镁的缺失。
3、很多小孩对螨虫过敏,这时要换掉家里的旧地毯,哪怕不铺设。还有些孩子对灰尘过敏,这时就要把家里打扫清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
4、不吃含糖、添加剂和色素的零食,多给患儿吃瘦肉。不过要做到不吃零食也不容易,小孩本身就是个小馋嘴,经常会吃些冰淇淋、饼干之类。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大人应该管住他的小馋嘴,多吃水果。假如去看电影,把孩子喜欢吃的爆米花换成水果。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