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会主动和人交流吗?
会,但要分情况。
01
程度较差的孩子,干预得比较好的,有可能会非常乐于主动交流。但交流方法模式化,交流的技巧单一一些。
02程度较好的,会有主动交流的时候,但只交流自己的兴趣点,遇到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就不交流了。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做康复干预的时候,要尽量教孩子正确的和多样的交流模式。
孤独症儿童应训练哪些社交能力?
开发孤独症儿童的社交理解和社会能力所必须的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社会交往意识
孩子能够主动跟人交流,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跟别人互动起来;
02语言和非语言的能力
孩子向大人提要求,沟通表达时能够使用语言、还能用肢体动作、表情、眼神等非语言的能力;
03社会性模仿
孩子能懂得观察他人,并且从中得到学习;
04游戏技能
在合适的年龄阶段,孩子能够具备跟人假想游戏,规则性游戏的能力。
如何帮孩子获得这些能力呢?
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些社交游戏和经历,将合作性、帮助性、竞争性、分享性、参与性、轮流性、规则性、情感性、描述性等社交元素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体验到社交的快乐和成就感。
壹:搭建社交情景
1
激发孩子社交沟通的动机
营造孩子喜欢的环境,激发他主动与他人沟通。比如,在旋转游戏中忽然停止,只有当他主动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旋转。
2
营造孩子需要他人协助的情景
比如,把孩子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子里,在他跟前不时地晃动,吸引他的注意力,刺激他向人寻求帮助。
3
互动游戏中进行角色转换
轮流进行某活动,比如在躲迷藏的游戏中,轮流扮演寻找的人与躲藏的人。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生活场景,比如让孩子辅助接听电话。
4
对孩子的社交行为给予积极反应
动作回应:如竖大拇指、注视孩子、拍拍肩膀、亲吻等;话语回应:如表扬语(你刚才....,真棒)等;食物奖励:如每主动发起社交行为就奖励食物一次(食物zuì好是孩子平时不能轻易得到的);其他奖励:如孩子每主动发起社交行为,就允许他做喜欢的游戏一次。
贰:寻找社交介质
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社交故事书,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友谊、同伴冲突的书,通过讲故事,或是漫画式对谈——借着简单的人物图形、符号、文字和颜色,促进孤独症孩子的纸上交谈能力。
还可拍摄孤独症孩子的行为片段,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并与他们一起谈论什么是适当或不适当的社交行为,从而作出纠正。
叁:创造社交机会
我们可以为孩子多多制造接触社会的机会,比如:实地体验:散步时多带孩子认识学校和家附近的社区环境;积极参与:有些学校会组织课余的小型跨校活动,多参与,多融入,扩展孩子生活圈子,体验群体生活;安排服务社群的活动:如探访老人、清洁社区等,培养他们乐于服务社会的态度;亲人间的走访:与亲友或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增加孤独症孩子与人接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