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疾病,也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一种病。
但是,有许多儿童行为发育类疾病的症状易于多动症混淆,致使治疗不当。
真相是
感统失调通常就是综合型的感统失调,不会是单项的;而多动症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感统失调造成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类似多动症的症状时,家长不要着急下定论,自己给孩子诊断,甚至有的家长直接自行开展多动症的“治疗”,这是不科学的。
孩子事无小事,当你感觉到孩子的异常情况时,应该是带着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诊,再进行科学针对性干预训练同时必须结合儿童成长心理才会有成效,不要因为自己的“自作主张”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什么是感统?
李阔主任介绍到,感统其实是我们机体将各种感觉通路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输入到大脑,我们的大脑再对输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比较、联系、统一,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才能协调整体工作,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一个能力。
对于80、90后来说,这一代人的小时候很少听到谁得了城市病,因为他们的童年没有手机,电视也很少。
童年的乐趣就是跟着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弹珠子、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总是闲不下来,从小就在锻炼感觉统合的敏锐度。
现在的孩子,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很多家庭都会比较宠孩子。
尤其在大城市这种现象格外严重,学龄前的孩子就开始跟着父母玩手机,或者交由爷爷奶奶看管;
走到哪里都害怕孩子摔了、丢了,极少能接触到大自然,随着这样事态的延续,孩子产生感统失调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
所以,如今城市里的孩子,感统失调比例越来越大。
你知道吗?
过度呵护会导致“感统失调”
孩子刚玩了一会儿水,家长立马阻止,就怕玩水弄湿了衣服;
宝宝自己吃饭弄得桌子上和身上都是饭粒,家长赶紧抢过碗勺喂给他吃;
宝宝想在地上捡个树枝家长见了赶紧阻止,怕弄脏了宝宝的衣服。
殊不知,家长们的好心呵护,会增加宝宝“感统失调”的几率。因为家长的干涉,大大降低了孩子们用感官感知世界的机会。
婴幼儿时期,由于生活和活动空间小,他们没有了爬、滚、跳、翻的机会。冬暖夏凉的室内温度,让他们失去了感受酷暑严寒的机会。
父母强势造成孩子“感统失调”
现在各种班五花八门,孩子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嘴里说着为了孩子好,给孩子报各种的辅导班,其实孩子早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来气。
父母的强行专制,造成孩子没有主见,自信心不足,更会导致孩子情绪控制差,内心脆弱焦虑。
生活中缺乏玩伴,环境单一,也会造成孩子感觉动作发展不佳。
娇纵溺爱造成“感统失调”
孩子所有的一都是由父母安排,父母的娇纵溺爱,导致孩子不愿去做事情,有些孩子甚至在家里对父母嚣张跋扈。
这样的孩子往往造成脾气急躁,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没有规则意识,叛逆,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孩子造成了无限的伤害。
我们口中所谓的为了孩子,都是在阻碍孩子们的发展,导致孩子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所以,孩子会出现感统失调都是家长们自己导致的,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情绪,多让孩子接触外界事物,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拥有独立能力!
这些行为表明孩子已经出现感统失调
好动不安(周围的环境和大人的误导也可能会产生这种现象)
行动笨拙(不会翻跟头、跳高,跳绳,不敢玩秋千、走平衡台)
学习能力存在障碍(写字总不在框内,偏旁部首颠倒,特别的固执,讨厌阅读,阅读不平衡)
口齿不清晰(发音不清,说话“大舌头”)
触觉防御过度(害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脾气暴躁)
触觉过于敏感(爱哭粘人,胆小,性格孤僻)
在这里,也要纠正父母的一个错误认知。感统失调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的,必须给予必要的纠正。
0-3岁是感觉统合的形成期,3-6岁是黄金矫正期,6-13岁是弥补期(也许此阶段花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但是矫正效果仍然不一定好),13岁感觉统合基本定型,难以矫正。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