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怎么 “赖上” 你的?
每到寒风凛冽的冬季,冻疮这个 “不速之客” 就开始频繁现身,给不少人带来了烦恼。街头巷尾,总能看到有人双手红肿,耳朵也变得又红又痒,这便是冻疮在作祟。据统计,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冻疮的发生率可高达 30%,南方地区虽气温相对温和,但在湿冷的环境下,冻疮也不少见。它不仅影响外貌,让人感觉手部、脚部、耳朵等部位瘙痒难耐,严重时还会疼痛、肿胀,甚至出现水疱、溃疡,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究竟冻疮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有效防治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寒冷与潮湿的 “双重夹击”
冻疮的形成,首要原因便是寒冷潮湿的环境。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一般 10℃以下)、高湿度的环境中,体表血管会发生痉挛,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血流量随之减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进而引发冻疮。想象一下,在冰天雪地中,寒风呼啸,手脚等部位长时间处于这种恶劣条件下,冻疮便极易趁虚而入。而且,若是从寒冷的室外突然进入温暖的室内,冷热急变,也会让皮肤血管一时难以适应,增加冻疮的发病几率。像南方冬季没有暖气,室内外温差较小,湿度又大,人们在这种湿冷环境中,手脚冰凉,冻疮就更容易找上门来。
(二)身体自身的 “弱点”
除了外界环境因素,身体自身的特质也决定了冻疮是否容易 “扎根”。老人和儿童就是冻疮的高发人群。老年人新陈代谢减缓,身体机能衰退,血液循环不如年轻人顺畅,末梢组织更容易缺血缺氧;儿童则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尚不完善,皮肤娇嫩,皮下血管丰富但对寒冷刺激极为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又差,在户外玩耍时不注意保暖,双手、脸颊就容易被冻疮 “侵袭”。此外,女性相较于男性,冻疮发生率也偏高,这是因为女性的新陈代谢相对较慢,尤其是在经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下降,末梢循环不良,手脚冰凉的情况较为常见,给冻疮以可乘之机。另外,患有贫血、雷诺氏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等)的人群,由于本身血液循环或身体免疫功能存在问题,长冻疮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