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肾友经常通过一些症状和指标,了解肾功能的变化。其中蛋白尿和血肌酐就是备受重视的“焦点”性指标。但除了蛋白尿和血肌酐,还有一些指标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正悄悄地影响着肾功能,继而又会影响蛋白尿等其他相关重要指标。
肌酐的“好兄弟”—血尿酸
在血常规检查的化验单中,血尿酸与血肌酐一般连接着出现,并且常常出现“它涨我也涨”的情况。
肌酐和尿酸均属于体内自生的“垃圾”,正常情况下,多余的杂质会经肾脏过滤代谢出体外。
但在肾功能受损后,毒素不能及时代谢出体外,多余的肌酐、尿酸会滞留在血液中,进而诱发肾脏内的炎症反应,损坏肾功能。
生活中如何降低尿酸水平?
一方面要加速代谢,促进尿酸代谢。可服用降酸药物、平时注意适当运动,有助于加速新陈代谢,尿酸的排泄。
另一方面要抑制尿酸生成。嘌呤是生成尿酸的产物,应减少含嘌呤高的食物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同时还要改掉吸烟、喝酒的坏习惯。
“三高之首”—高血压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的危害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而肾病遇上高血压无异于“雪上加霜”,危害翻倍。
大多数肾友会在病情中期开始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若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加速肾功能失功。
生活中如何保持血压稳定?
一方面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其中普利类和沙坦类这两类药物只建议用于肌酐低于265且未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必须服用两类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
另一方面要配合日常饮食和适当运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是基础,如果伴有蛋白尿的肾友,还要坚持低蛋白饮食等。
肾脏的“脉搏”—电解质
肾脏的三大作用包括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肾病发展到中后期,电解质紊乱的问题也会越发凸显。主要表现为钾、钙、磷、铁等元素代谢异常,尤为常见的是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
如何预防电解质紊乱问题?
预防的关键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除了对症用药、管理饮食外,调理内在血管环境、加速多余钾磷元素的代谢也有助于稳定肾脏生存环境,继而稳定肾功能,降低肾衰竭风险。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