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又称小便,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尿液也是健康的晴雨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从尿液看出疾病信号。
尿液一般呈黄色或无色,若一旦其颜色有了很大的变化,往往预示着体内某种疾病在发生。
红色尿
肾性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邻近器官出血混入尿中,均可使尿液呈现红色。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食物像红心火龙果等红色食物均可引起尿液变红。另外,还有一些药物也会导致尿液颜色变红。
棕色尿
尿液呈现棕褐色(如同酱油颜色),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等,甚至剧烈运动后尿液也可呈酱油色。
白色尿
白色尿常见于脓性尿、乳糜尿和盐类尿。
脓性尿,是由严重泌尿道化脓感染引起的,尿液呈乳白色。脓性尿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乳糜尿,颜色像牛奶,有时混有白色凝块,多见于丝虫病或肾周围淋巴管梗阻所致。
盐类尿,多发生于儿童,冬季常见。
蓝绿色尿
蓝绿色尿通常与服药有关,但药性过后会正常。
如果没有服药经历,可能是某些疾病所致,如霍乱、原发性高钙病、胆道梗阻等。
黑色尿
黑色尿比较少见,常常发生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人,此外,黑尿还可见于酚中毒、黑色毒瘤、尿黑酸病。
另外,也可以通过尿量来看出疾病信号:
尿量是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球的重吸收及稀释与浓缩功能。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一般为1500ml左右。
在异常情况下,每昼夜的尿量可明显增多或减少。
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称为多尿。
每昼夜的尿量长期保持在100~500ml范围,则称为少尿。
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在尚未出现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可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这些情况下出现的尿量减少一般都是暂时性的,身体补足水分后就会正常,但如果是长时间的尿量少那就可能是肾脏受损或者尿路梗阻、脱水、严重感染、药物等原因造成的。
温馨提醒:
作为反映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尿液来发现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因此,建议大家小便后及时看一眼,如果有异常,要到医院查明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