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中医专家叶盛德解析:中医药如何破解心律失常治疗难题?

2025-04-22 14:03:05 苏州国医堂医院

近年来,心律失常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我们特邀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科主任叶盛德医生,从中医视角解析心律失常的防治要点,为患者提供科学管理建议。

中医带您认识心律失常

叶盛德主任指出,心律失常在中医范畴中属“心悸”“怔忡”等证,其核心病机为“心之气血阴阳失衡,痰瘀阻滞心脉”。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心慌、心悸=心律失常?这些症状需警惕!

叶盛德主任强调,心律失常的典型症状包括:

心悸不安:自觉心跳异常,如漏跳、早搏或心跳过快;

胸闷气短:轻微活动即感心慌、呼吸不畅;

头晕乏力:因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氧;

非典型症状:如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甚至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

中医解析心律失常病因

叶盛德主任提出,心律失常的形成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心阳不足:阳气虚弱推动无力,导致血行不畅;

痰瘀互结:痰湿内生、瘀血阻滞,痹阻心脉;

情志失调:长期焦虑、抑郁加重气机郁滞;

饮食不节:高脂高盐饮食助湿生痰,损伤脾胃。

中药治疗的核心优势

叶盛德主任介绍,心律失常患者常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西药,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此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独特优势:

辨证用药:针对气虚、血瘀、痰浊等不同证型,灵活配伍中药,如益气养阴、化痰通络等,减少西药剂量依赖;

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调节气血、改善微循环,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提升患者运动耐量;

预防复发:中药在稳定心律、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具有潜力,可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

预防心律失常,中医调养有妙招

叶盛德主任建议,心律失常高危人群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调养心脾肾:多食山药、黑豆、核桃等健脾补肾食材,增强体质;

情绪管理:避免大怒、大悲,可通过八段锦、散步等舒缓运动疏解压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心血;

饮食清淡: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定期体检:尤其关注心电图、血脂、血压指标,早发现早干预。

专家提示

叶盛德主任提醒,心律失常需采取“长期管理”策略。中药虽能辅助改善症状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西药剂量。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方案,实现“标本兼治”,更大限度延长健康寿命。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举报/反馈
推荐专家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联系电话:0512-62963999
医院地址:苏州国医堂【新区店】地址:虎丘区竹园路328号狮山当代MOMA商业广场
取消
在线预约 立即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