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颤是什么?
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75 岁以上人群可达10%。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不整齐,毫无规律,而心房因高速颤动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也有部分人心率很慢,40-60次/分,甚至出现长间歇,进而晕倒。
2. 房颤的主要原因。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但房颤发生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所以至今房颤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仍然有限。
3. 房颤的分类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 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 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约占房颤患者的6%~15%。
4. 房颤有那些症状?
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持续性房颤症状与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室率有关。病人常感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
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房颤的症状也受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5. 房颤的危害?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5 %/年,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伴随房颤的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为7%/年。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相比,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男性患者栓塞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
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颤发生率增加,房颤使心功能恶化。心功能Ⅰ级的患者( NYHA分级),房颤的发生率≤5%,随着心功能恶化,房颤的发生率增加,在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中,有近一半患者发生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在心室率持续性增快的患者中,房颤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在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后,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可部分或恢复正常。
6. 房颤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饮食特点:1 、不能贪杯:酒精的刺激,会使本就紊乱的心跳加快,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心慌不适。酒精的刺激诱发房颤发作,并使房颤持续时间延长。2、清淡为宜:大多数房颤是因高血压、冠心病引起,对这些患者而言,保持清淡饮食,无疑是很好的辅助治疗。3、稳定饮食:对于部分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相对稳定性,以免因饮食因素而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运动注意事项:房颤患者应参照患病前的运动频率和强度,制定运动康复计划。对低强度的运动方式逐渐适应后,可根据自身体力状态和病情控制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基础运动状况、心脏病的轻重、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考虑。心理干预:心理紧张是房颤患者的通病,不仅不利于心室率的控制,还会使房颤阵发性发作频率增加。患者的焦虑、紧张,会引起失眠,使病情加重。因此,房颤患者更应注意心理调适。
7. 房颤的治疗?
房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或控制合理的心室速率;防止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等。
(1).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不能治疗房颤,一般需要长期服药。
(2). 直流电复律
用两个电极片放置于患者胸部的相应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而消除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患者需要住院,有一定痛苦,同时单独施行直流电复律不能治好慢性房颤,疗效随患者病史增长,心房扩张加重,年龄增高而显著降低。
(3). 安装永远起搏器
首先消融房室结,然后安装永远起搏器,完全控制心室率,这一方法并不能消除房颤,病人仍有中风危险;同时该方法较为昂贵,而且起搏器寿命有限,需定期更换.
(4). 心内科导管消融
应用特殊的导管经过静脉通路插入到心脏,然后在x 线监视下将导管送至发生异常电刺激信号的心房相应部位,通过射频等热能损伤,来消除这些异常电活动,达到消除房颤的目的。心内科导管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首先要标测出发生异常电生理信号的部位,然后进行处理,此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效果较好,但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无法同期处理心脏问题,同时对慢性房颤患者疗效不佳,总体成功率仅20-50%。并且x线暴露时间长,总体约20分钟至数小时,对病人、包括医生本人都有较大损伤,治疗费用也非常昂贵。
(5). 心脏外科除颤消融手术
在心脏换瓣、搭桥,先心病等任何心脏手术中,外科医生在直视下,利用射频、微波等能量,在心房内、外膜表面沿着特定路径进行消融,阻止所有异常电生理信号传导,同时保留心脏原有的正常电生理信号传导,从而使得心脏能够恢复原有节律的搏动,心肌恢复有效的收缩,血液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被“泵”向全身,使得机体的循环系统达到正常状态。
至目前,全球已有数万名房颤患者成功接受了外科射频消融等手术而重获健康,总体成功率高达70 %以上,是当前可以有效治疗慢性房颤的方法,同时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而且价格相当低廉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