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普通人群的胆结石患病率为10%左右,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它可能小如一粒沙,也可能大如鸡蛋。不发作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异常,一旦发作起来,腹痛、寒颤、呕吐……各种症状都会找上门来,严重者甚至会坐立难安,痛苦不已。那么,好好的胆里面怎么会长“石头”?生活中又有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引发胆结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胆结石是如何产生的?说起胆结石,那就不得不提到人体的一个器官——胆囊,它上通肝脏,下接十二指肠,由体、底、颈、管构成,主要有两大功能:消化和免疫。其中消化功能主要就是浓缩、储存、输送胆汁,辅助食物消化。一些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对胆囊的功能造成影响,让胆汁析出结晶,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胆结石。
哪些人群易得胆结石?
偏爱高脂饮食的人
美味诱人的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往往更能收获大家的青睐,殊不知这些食物虽然好吃,但同时也会让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超标的部分就有可能变成结晶,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
不爱吃饭的人
除了喜欢“胡吃海塞”的人容易得胆结石外,不爱吃饭的人也容易得胆结石。这主要是因为胆汁主要的作用就是辅助消化,如果不按时吃饭,分泌出来准备消化食物的胆汁就会无用武之地,堆积在一起就有可能形成结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不吃早饭会得胆结石”的主要原因。
女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这种现象在中老年妇女上更为常见,主要是受到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会使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减少,降低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于是胆汁中的部分胆固醇就会析出结晶,时间长了就可能会变成结石。
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据统计,40-50岁为高峰年龄段,大于60岁的人发病率可达20%。
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会导致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可能引发胆结石。除此之外,肥胖、家族病史、糖尿病等等也都有可能引发胆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方式——切除胆囊对于疼痛严重、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毫米及以上或伴有胆囊萎缩等,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胆结石,可能需要通过切除胆囊的方式来治疗。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切除胆囊对身体不会有影响么?正常情况下,胆囊切除后一般对身体没有什么明显影响,但毕竟是手术,不排除存在术后并发症的可能,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当然,并不是得了胆结石就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一直没有出现症状,没有影响到肝脏、胆囊和胰腺的正常工作,一般不需要特定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预防胆结石的4个方法
规律饮食 科学饮食
每天规律进食,不要空腹太久,尤其是不能不吃早饭,避免胆汁淤积引发胆囊疾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减少胆固醇、脂肪等在体内形成结石的几率。
合理用药
很多药物的成分,都可能影响人体激素的产生和分泌,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因此在服药时,应该遵循医嘱,不随意增减药量,不滥用未知的保健品。
少饮酒
长期饮酒,会诱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而肝硬化也是诱发胆结石的因素之一。少饮酒,可以减轻肝脏负担,避免结石发生,保护自身健康。
多饮水
日常可以适当多喝点水,满足身体对水分的需求,而且还能稀释胆汁,促进胆汁顺利排出体外。一般来说,每天的饮水量应控制在1500ml左右,对于结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胆结石,不疑难发作起来不一般切除胆囊是关键控制疼痛不想犯就得养成好习惯少喝酒,吃清淡合理用药多饮水呵护健康胆囊安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