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肥胖症患病率持续攀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3%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其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面对这一现状,许多患者迫切希望了解:**肥胖症究竟能否被?**本文将从医学定义、治疗方法及长期管理策略等角度,为公众揭示这一问题的科学真相。

肥胖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肥胖症可以吗
郑州绿城儿童医院生长发育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之一,专注于0-18岁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问题,提供全面的评估、诊断、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科室以儿童身高、体重、性发育、骨骼发育及内分泌代谢为核心诊疗方向,致力于通过科学干预手段,帮助儿童实现健康成长。
肥胖症可以吗?从医学角度解析体重管理的真相
一、重新定义“”:肥胖症是慢性病而非短期问题
医学界普遍将肥胖症定义为“以体脂过度蓄积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核心在于能量代谢失衡与脂肪组织功能异常。与急性感染不同,肥胖症的病理机制涉及遗传、内分泌、神经调控及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这使得其治疗无法通过单一手段一劳永逸。
国际指南明确指出,肥胖症需被视为需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所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根除,而是通过系统性干预实现体重长期稳定、代谢指标改善及并发症风险降低。
二、科学干预:多维度治疗方案的协同作用
1. 生活方式干预:疗效显著但依从性挑战大
饮食控制与运动仍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石。研究表明,每日减少500-750千卡热量摄入,并配合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使体重下降5%-10%。然而,仅依靠自律的减重方案存在明显局限性——约80%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体重反弹。这与人体进化形成的“能量节约模式”密切相关:减重后,瘦素水平下降会触发饥饿感增强、代谢率降低的生理抵抗。
2. 药物治疗:靶向突破代谢瓶颈
新一代抗肥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通过调节食欲中枢和延缓胃排空,在临床试验中实现15%-20%的体重下降。202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SURMOUNT-2研究显示,替尔泊肽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使89%患者1年内减重超过10%。但需注意,药物需长期使用以维持疗效,且需严格评估心血管风险。
3. 代谢手术:重度肥胖患者的有效选择
对于BMI≥40或≥35伴并发症的患者,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手术可带来显著获益。术后1年平均减重达30%,且能缓解2型糖尿病、改善血脂异常。但手术并非终点——约20%-30%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营养缺乏或体重反弹,需终身随访监测。
三、长期管理:打破“体重循环”的关键
肥胖症管理的大挑战在于代谢适应与行为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临床观察发现,体重下降10%后,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5%,同时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能加剧暴饮暴食。因此,成功的体重管理必须包含:
代谢监控:定期检测体成分、静息代谢率等指标,动态调整方案。
行为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纠正进食障碍,建立正反馈机制。
社会支持:家庭参与、患者互助小组等可提升治疗依从性。
四、误区警示:避免陷入“快速”陷阱
当前市场上充斥“7天极速减肥”“中医秘方肥胖”等误导性宣传。需明确:
每周减重超过1.5公斤可能引发胆囊疾病、电解质紊乱。
单一疗法(如节食、代餐)无法逆转已存在的胰岛素抵抗或瘦素抵抗。
体重反弹≠治疗失败,维持减重5%-10%即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