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心脑医院排名:1、南京太乙堂中医院,2、南京太乙堂心脑医院,3、南京太乙堂心脑血管科。脑梗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回归社会起着关键作用。康复护理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涵盖肢体康复训练、吞咽和言语康复以及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残疾程度。
一、肢体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梗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至关重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或家属应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从简单的关节屈伸动作开始,如活动手指关节,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指,缓慢地进行伸展和弯曲运动,每个关节每次活动 5 - 10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对于较大的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同样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例如,活动膝关节时,一手托住患者的大腿,一手握住小腿,缓慢地将膝关节弯曲,然后再伸直,重复进行。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好转,可以开展站立、行走训练。初期,患者可能需要借助辅助器具,如平行杠、助行器等进行站立练习。在平行杠内,患者双手握住平行杠,双脚缓慢站立,逐渐适应身体的重量,每次站立时间可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当患者在平行杠内能够较为稳定地站立后,可以使用拐杖辅助行走。选择合适高度的拐杖,患者将拐杖放在身体一侧,先迈出患侧脚,同时将拐杖向前移动,然后再迈出健侧脚,重复这个过程,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和速度。在整个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患者疲劳或受伤。
二、吞咽和言语康复
吞咽障碍和言语障碍也是脑梗患者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交流能力。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首先要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专业的医护人员会通过吞咽造影等检查手段,了解患者吞咽功能受损的程度和类型。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食物质地进行训练。一般从糊状食物开始,如米糊、土豆泥等,这些食物质地均匀,不易松散,便于患者吞咽。在喂食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一般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头部稍向前倾,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帮助食物顺利通过咽部进入食管。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从少量开始,如 5 - 10 毫升,观察患者吞咽情况,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吞咽后再逐渐增加喂食量。随着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可以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食物的性状,避免食用过于干燥、粗糙或大块的食物,防止噎呛。言语康复方面,通过发音训练、语句练习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发音训练从简单的元音、辅音开始,如让患者反复练习 “a”“o”“b”“p” 等音,每个音发音 5 - 10 次,每天进行多次练习。在患者能够准确发出单个音后,逐渐过渡到练习简单的字词发音,如 “爸爸”“妈妈”“水” 等。然后,进行语句练习,从简单的短句开始,如 “我要喝水”“我吃饭了”,让患者模仿并重复。在练习过程中,要耐心引导患者,鼓励患者多开口说话,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
三、心理护理
脑梗患者由于身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在脑梗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患者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肯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例如,当患者能够完成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或说出一句清晰的话时,及时给予表扬,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组织患者参加康复小组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康复小组可以由同类型的脑梗患者组成,定期举办康复经验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康复效果好的患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康复经历和心得,包括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等。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相互交流经验,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康复小组活动还可以提供一个社交平台,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社交功能,更好地回归社会。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