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中医 > 夏季养生

立夏养生需注意这些问题

举报/反馈
2016-05-06 00:20:13华龙网健康频道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不过重庆却已经突破30℃。据重庆市气象台预计,重庆气温今明两天可能继续攀升。

  传统中医认为,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因此,人们在春夏之交养生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立夏养生应注意这些问题

  起居有常添午睡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养护心脏。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下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动静有度宜补水

  初夏之时,人体气血易滞,血脉易阻,立夏之季重养心,实为安度酷暑作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这时老年人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没精打采,只想在床上躺着,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待着。碰到这种情况,老人就更应走到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要变“苦夏”为享受夏天。当然,老人外出或活动,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夏天人们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心脑缺血的症状,所以夏季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但是也不能闭汗,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另外,注意所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增酸减苦食淡味

  立夏以后的饮食要注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中医认为此时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饮食原则,饮食应清淡,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其中宜食的粮食类为小麦、大麦、小米、绿豆、黄豆等;肉类为鲤鱼、银鱼、海蜇、猪肉等;蔬果类为菠菜、苦瓜、芹菜、南瓜、黄瓜、扁豆、番茄、西瓜、杏、草莓等。不少地方民间有立夏服食养生汤的习惯,此时的汤品可采用清补凉煲猪瘦肉汤;眉豆、花生煲鸡脚;淮山、杞子煲山斑鱼汤;麦芽、淮山煲牛肚;雪耳、淮山、莲子煲鸡汤;龙眼肉、党参、红枣煲猪心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立夏季节是儿童发育最快的时候,所以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补充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及时补充钙质、维生素及食物营养。同时注意不宜过早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元气。

  戒怒戒躁怡情趣

  初夏,很多人感觉浑身不适,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想刻意进行调整,却萎靡不振、郁郁寡欢,甚至精神抑郁。个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度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情绪易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立夏养生调理心情,关键要注重静养。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定、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也可积极参加一些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练习书法、下棋、种花等。

  ☆立夏饮食宜清淡

  适合家庭DIY的便捷养生粥推荐

  立夏后是炎炎夏天,气温开始升高,天气愈加炎热。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耗,立夏应适当进补。下面给你介绍两款进补粥,制作方法简单,适宜食补。

  党参粥

  原料:党参10~15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党参切碎,用温水浸泡2小时,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煮成稀粥,以参烂粥稠、表面有粥油为度,再加入红糖。

  红小豆粥

  原料:红小豆30~50克,粳米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红小豆用温水浸泡2-3个小时,然后捞出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武火先将红小豆煮烂,再放入粳米,改以文火慢慢熬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可。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