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鬼压床” 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8日报道,“我清醒的躺在床上,房间的角落里有两个男人。我看不见他们,却能知道他们在哪,甚至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我可以听到他们的谈话,他们正在谈论谋杀,但我的身体却丝毫不听使唤,一动也不能动。其中一个男人径直向我走来,就站在我面前,他朝我吐口水,我甚至能清楚的感受到唾液黏腻的触感……”这或许听起来像是电影《X档案》中的场景,但事实上,这是参与睡眠麻痹研究项目参与者的亲身经历。

  这种不寻常的经历通常表现为人在睡眠过程中处于半梦半醒状态,产生各种各样可怕的幻觉,但身体却丝毫动弹不得。

  由罗德尼•阿谢尔(Rodney Ascher)执导的一部新的纪录片《梦魇》于2015年10月份在英国上映,这部纪录片真实记录了8个人睡眠麻痹的经历,将他们在睡眠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怖的幻想淋漓尽致的呈现在了荧幕上。遗憾的是,片中更侧重于对现象的展现,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人员,正在一点一点揭开睡眠麻痹现象的神秘面纱。

  幻觉和风险因素

  睡眠麻痹通常发生在睡眠者即将入睡的时候,或是早晨,睡眠者即将醒来的时候。睡眠者产生的幻觉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入眠者清晰感觉到房间有外人入侵,这是一种超现实的感官体验。与此同时还可能伴随着胸口被压迫或是情感被压抑的窒息感觉,这就是第二类。而第三类,则是所谓的前庭运动性幻觉(vestibular-motor hallucinations),这种幻觉会独立发生,让人产生漂浮于床上虚幻移动体验。

  睡眠麻痹现象可比你想象中的要常见的多。英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参与调查研究的862人中,将近 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一生中经历过至少一次的睡眠麻痹,而8%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受其困扰。而在针对多个国家30多项调查分析表明,保守估计至少有10%的人受此困扰。

  睡眠麻痹是嗜睡症的一个普遍特征,是由于大脑调节睡眠周期的能力紊乱而造成的睡眠失调现象。这种病症更容易发生在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身上,尤其是有创伤性压力或是有恐慌症的病例身上。

  在近期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在研究其风险因素时发现,生活中的压力、焦虑的情绪、睡眠质量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他研究小组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并得出结论,睡眠不规律的人群,例如倒班工人等,患睡眠麻痹的的风险就较大。另外研究表明,遗传学在其中也起一定影响。通过研究拥有相同基因的同卵双胞胎与拥有一半相同基因的异卵双胞胎的睡眠瘫痪发生频率,就会发现基因的确会有影响。而通过研究发现的某种影响睡眠周期的特殊变异基因可能与睡眠瘫痪有关联,泽海域要进一步的观察考证。

  实验室研究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经历几个不同的睡眠阶段。在入睡后,我们由第一阶段逐渐过渡到第三阶段,进入彻底无意识的熟睡阶段,统称为非快速动眼期(REM)。而当我们又回到第一睡眠阶段时,我们就进入了快速动眼期的睡眠阶段,这是造成睡眠麻痹的唯一状态阶段。在快速动眼阶段,我们的大脑是活跃的,这与我们的梦境紧密相关。而在此阶段除了眼睛和呼吸道,我们的肌肉处于瘫痪状态。这种状态阻止了我们在梦境中做出实际行动,当然也不排除少数肌肉瘫痪失败的个案确实会做出实际行动。

  一个日本研究团队近期成功做到可以系统性地剥夺参与者的REM睡眠状态以促发睡眠麻痹。他们发现如果他们打断REM的次数够多时,睡眠者最后会进入突发性REM(SOREM),让他们从清醒状态跳过其他睡眠状态,直接进入REM睡眠状态。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些参与者在SOREM之后可能会有睡眠瘫痪的情况,这也验证了此前认为打断睡眠会增加睡眠麻痹风险的研究结论。

  这些研究还告诉我们睡眠麻痹与REM睡眠状态紧密相连。睡眠麻痹发生时,虽然你会对周遭环境意识清醒,但由于仍处在REM睡眠状态,你的肌肉处于瘫痪状态。也就是说你的脑袋醒了身体却没醒。

  从睡眠麻痹时的大脑活动记录可看出,这是一个独特的意识状态。近期一项研究显示出参与者在睡眠瘫痪期间的大脑活动纪录与半梦半醒且处于REM睡眠状态时大脑活动纪录并无太大区别。遗憾的是,尽管利用抗忧郁药的医学治疗对那些严重睡眠瘫痪的案例似乎有所帮助,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性的研究调查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过研究确实指出,保持健康、规律的睡眠习惯是减少发生睡眠麻痹频率的好方法。

  一些民间传言也提出一些可能的预防方法,包括改变睡觉姿势、调整睡眠习惯、改善饮食以及多运动等。相关的研究人员曾对运用过此类方法的人员询问过效果,得到的结果是79%的人认为有效。另外一个方法是利用移动手指或试着放松等行动来打断睡眠麻痹状态,使用过这种方法的人中,认为有效的占54%。  睡眠麻痹或许是可怕的难熬的,但发生睡眠麻痹的人应该要记得,这个状况只是暂时的且无害。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正在探究其治疗方法,当慢慢了解到更多的成因条件之后,也许有一天就会得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6-01-23 02:47:31浏览5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