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指甲看出体内肝血的盛衰秘密

  中医学认为,“爪为筋之余”,“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是体内的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肝主筋,又能藏血,故肝脏与筋和指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从指甲的坚脆、厚薄、颜色枯萎或润泽等信号,可以读出体内肝血的盛衰秘密。

  健康人的指甲,一般因血液供应充分而呈桃红色,表面光滑圆润,厚薄适度,形状平滑光洁,无纵横沟纹,没有干扰斑。若肝血盛衰出现变化,往往会在指甲上有所表现。

  辨颜色。若指甲颜色苍白,往往说明有贫血营养不良,可多吃大枣、黑芝麻等补气补血的食品;若指甲黯黄,可能是肝胆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先兆,需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指甲青紫,暗示有寒证,或是血瘀、缺氧。

  辨斑点。指甲出现白色斑点,多为小儿消化不良虫积或者缺钙,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指甲下出现红色斑点,说明毛细血管有出血;出现黑斑,说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可能有肿瘤、坏疽,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辨纹路。一般指甲出现纵纹,多为过度疲劳、神经衰弱、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慢性疾病,平时应注意休息;出现横沟,一般是营养不良,或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辨半月痕。指甲根部的“月牙”,又称半月痕,也能反映机体的气血健康状况。身体健康者,半月痕大小适中,呈灰白色;若没有半月痕,多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半月痕过大,则易患高血压甲亢等疾病。

  指(趾)甲的保养,一离不开健康饮食,二要经常锻炼身体。饮食方面,除经常食用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和药物之外,还需补充奶类、蛋类、豆类、鱼类等优质蛋白,以及黑米黑木耳坚果等食物。此外,由于手和脚处于全身经脉交会处,平时应多注意手足的运动,尤其老年人可以玩玩健身球,搓搓核桃,经常甩甩手。平时要经常走动,行走时用脚趾抓地,可促进脚部血循环和趾力。

2014-09-15 01:59:05浏览6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为什么用盐水洗鼻后鼻炎加重
盐水洗鼻后出现鼻炎加重,一般与盐水洗鼻操作方法错误有关,但不排除与鼻部炎症发作程度严重、急性鼻窦炎等因素有关,建议明确原因选择适当方法改善。 1、盐水洗鼻操作方法错误 患者使用盐水洗鼻过程中,需要将配制好的盐水对鼻腔部位进行清洁处理。如果配制盐水的过程中出现盐水浓度配制比例失调,可能会有盐水浓度过高现象,这会对鼻腔黏膜细胞产生刺激,有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出血,引起鼻炎发作症状加重现象。患者配制盐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盐水浓度以及清水放入量进行配制处理。 2、鼻部炎症发作程度严重 若患者患上鼻炎后,未采取合适方法治疗,导致鼻炎对鼻部黏膜细胞产生的伤害程度比较高,盐水无法清除感染鼻腔黏膜内的病菌,有可能会出现鼻炎发作症状持续加重现象。如果经常出现频繁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改善。 3、急性鼻窦炎 如果鼻窦组织细胞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影响,造成鼻窦组织细胞损伤,进而诱发急性鼻窦炎,对鼻腔黏膜细胞产生较大刺激性,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病情发作程度较为严重的现象。建议患者按医嘱使用香菊胶囊、荔花鼻窦炎片等药物控制住疾病发展。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有关,患者需要根据疾病类型选择适当方法治疗。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用盐水洗鼻子对鼻炎的好处有哪些
用盐水洗鼻子对鼻炎的好处一般包括清洁鼻腔、缓解鼻塞、促进炎症消退、杀菌消炎、湿润鼻腔等。1、清洁鼻腔鼻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会导致鼻腔黏膜受损,出现流鼻涕、鼻塞等不适症状。用盐水洗鼻子能够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鼻腔清洁,避免鼻腔分泌物堆积加重鼻炎。2、缓解鼻塞鼻炎患者会出现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等症状,导致鼻腔通气不畅。用盐水洗鼻子能够促进鼻腔黏膜收缩,缓解鼻塞症状。3、促进炎症消退用盐水洗鼻子还能够促进鼻腔黏膜炎症消退,减轻炎症对鼻腔黏膜的刺激,促进病情恢复。但要注意盐水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鼻子导致炎症加重。4、杀菌消炎盐水具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患者在用盐水洗鼻子后,可以将鼻腔内的细菌清洗出来,能够保持鼻腔黏膜的清洁,可以缓解鼻炎引起的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等症状。5、湿润鼻腔患者在用盐水洗鼻子后,可以将鼻腔内的分泌物清洗出来,能够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可以缓解鼻腔干燥的情况。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可以适当运动,增强抗病力。同时,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