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7月,全国各地相继进入“三伏天”。随着“三伏天”序幕的拉开,潮湿闷热的天气开始正式登场。“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此时一年中最热,暑湿之毒最盛,易侵袭人体。女性白领普遍感觉十分不舒适,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人很容易出现疲倦、精神紧张、便秘、胃口下降,面部青春痘等症状。“三伏天”怎样排毒也由此成为一个话题。
多酸多甘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补气去火
炎炎三伏天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人们若想健康地度过夏天,“就要让身体适度流汗,不流汗不健康,但过分出汗也不好,应适度为宜。
流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排毒,调整人的体温及体液,同时也能够将人体内的废物排出,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
“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Tips:当身体流了很多汗时,人体毛孔张开,最好赶快擦干身子,可避免吹风或进入冷气房时罹患感冒,同时还可减少湿疹等皮肤病的发生。“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
三伏排毒——火罐排毒
中医认为,痤疮多血热所致,即热毒,是毒素的一种。一般来说,脸颊长痘往往提示肝功能不顺畅,有热毒,嘴巴周围长痘的人,多因经常便秘导致体内毒素累积。典型的体内毒素堆积过多,通过拔火罐能清除热毒,祛湿通络,进而达到平复、消除痤疮的作用。
拔火罐对热毒内郁外发所致的便秘、精神不振、乏力、头昏、腰酸、腿软等亚健康状态均有保健治疗作用。
Tips:大部分亚健康人群都可以来拔火罐,拔火罐结束的一个小时内不宜洗澡。那些病情比较重的,就是印记颜色特别黑、特别紫的人,要在6个小时后才能洗澡,否则容易伤及皮肤。
三伏排毒——刮痧
“痧”是经络气血中的“淤秽”,俗称痧毒。它会阻碍气血的运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引发组织器官的病变,因此,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在天气转热的时候,常看见有人拿着汤匙或只是徒手用指节、指背往另一人背上重复地刮,刮出一道又一道红红紫紫的斑痕,身体上不舒服的症热便从这一道道的红印痕中“刮”离身体。“痧”是经络气血中的“淤秽”,俗称痧毒。一旦“不通”,它会阻碍气血的运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引发组织器官的病变,因此,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面部刮拭穴位及功效:
迎香穴:鼻翼旁。美容原理:通大肠经,调节因大肠功能失调引起的黄褐斑、痤疮、肥胖症问题。
四白穴:瞳孔直下凹陷处。美容原理:通脾胃经,调节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气血生化问题,表现为黄褐斑、痤疮。
地仓穴:瞳孔直下与口角交汇处。美容原理:通脾胃经,调节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气血生化问题,表现为口角皱纹、黄褐斑、痤疮。
丝竹空穴:眉梢凹陷处。美容原理:通三焦经,调节因代谢功能不畅引起的内热问题,表现为眼部皱纹。
Tips:夏季刮痧时,应避免风扇直接吹刮痧部位。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喝冷饮。另外,不要在过饿或过饱、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刮痧。
同时,健康排毒还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按时排便,保持愉悦的心情。
(责任编辑:阮文玲)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内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四平市铁西区青年街67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树村西街甲6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民营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6号(东院),21号(西院)
二级 专科医院 民营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西园北路80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北戴庄
三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桥北双泉堡甲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