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HPV疫苗的尘埃落定,大众对于宫颈癌的关注热度似乎逐渐冷却下来。
但是预防宫颈癌仅靠疫苗就够了吗?
细心的人往往会发现,许多专家在提及疫苗的时候,也会补充一句,宫颈癌的筛查必不可少。
2019年6月14日,红房子论坛暨第五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妇产科高峰论坛在上海跨国采购中心举办。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沈铿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精准诊断和人性化治疗》的报告,一起来看看协和医院的大咖们为了提高宫颈癌的筛查做了哪些努力?
单筛vs联合,宫颈癌筛查现状如何?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宫颈癌的发病也逐渐年轻化。根据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宫颈癌和卵巢癌均位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的前五位。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年龄通常从15岁开始,高峰集中在40-59岁,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严峻的形势面前,如何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成为妇科肿瘤领域不断探索的目标。
2012年美国癌症协会(ACS)、美国阴道镜宫颈病理协会(ASCCP)、美国临床病理协会(ASCP)联合推出宫颈癌筛查指南,认为HPV单筛的频率、诊疗流程不明确,筛查的效益成本效率低下。因此,推荐HPV联合细胞学检查检出率更高,使癌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联合筛查成本更高,但健康方面的收益也相对较高。
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宫颈癌发病情况、政策、人群需求等不同,世界各地对于宫颈癌筛查策略也有所不同。
在欧洲,除德国外大多数国家认为HPV检测的安全性比单纯的细胞学检测要高60%-70%,因此推荐HPV单独初筛。
那么中国现状如何?
我们应该用什么策略进行宫颈癌筛查,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高级别宫颈瘤样病变的精准诊断和人性化治疗?沈铿教授带来了他的思考。
中国宫颈癌筛查: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策略
沈铿教授表示:“纵观全世界,筛查策略无统一定论,因此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策略,做进一步的研究。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中国地大物博,我们有能力做得更好。”
借鉴美国宫颈癌筛查策略加上随着HPV疫苗的普及推广,以单纯HPV16/18分型检测的初筛方法已不再被单独推荐。目前,根据中国国情修订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包括细胞学筛查、高危型HPV(HR-HPV)筛查以及细胞学和HR-HPV联合筛查。
这三种筛查方案分别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我国宫颈癌筛查的主流方法为HPV检测+TCT(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测,对可疑宫颈癌病例采取阴道镜助诊和宫颈组织病理学确诊。
而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宫颈癌的筛查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1. 人工智能在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
传统人工细胞学单独筛查病理诊断困难,处理混乱,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应用为细胞学检查带来许多便利:
系统批量,瞬时读片,高效准确,节省人力物力;
多科联网,紧密随诊,实时更新整合患者全方面信息,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根据已知检查结果进行智能计算,为患者制定精准后续治疗方案;
云平台支持,支持大数据管理及研究,贴近真实世界。
2、HPV筛查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HPV筛查具有样本处理较为繁琐、检测周期长、设备成本高的不足。恒温HPV检测方法有效改善这些不足,效果显著。
3、P16/Ki67双染技术及其应用
P16是细胞周期的刹车装置,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细胞周期调控紊乱能够引起p16的过表达。而Ki67则是与细胞增殖活跃程度相关的胞核蛋白。
理论上两种基因是相互排斥的,不可能同时表达;如果检测P16和Ki67两种基因蛋白在同一个细胞中表达,则提示存在细胞周期的失调,强烈提示已有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根据2015版Besthesda (The Bes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 Cytology)指南, p16/ki-67双染检测具有和细胞学检测相当的特异性,同时具有高敏感性,是更有效的分流方法。
宫颈癌诊疗:以人为本
妇科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既往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去除肿瘤为目的。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模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临床医生不但要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沈铿教授表示:“过去是以“瘤”为主,现在更多是以“人”为本。”
妇科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肿瘤的12%-15%,尽管多发生于年老女性,但仍有21%发生于年轻未育女性,传统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丧失生育功能,生活质量下降。
沈铿教授和郎景和院士打破国内的传统治疗,首推宫颈根治术,率先开展腹腔镜联合阴式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先在腹腔镜下行淋巴清扫术,切除的淋巴送冰冻病理,如病理阴性则进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2003至今,在协和医院,就有54例宫颈癌从中病人获益,复发率只有7.5%,仅有1例死亡,效果与全子宫切除不相上下,但是却为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也突飞猛进。“拥抱过去,变革未来”,是沈铿教授在做报告前说的八个字,传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与各位一起共勉!
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四个新”——
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
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出我们这一代妇产科同仁的力量。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报道专家:沈铿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本文作者:红房子论坛"医学界妇产科频道"报道组
本文图片:来自讲者 PPT
责任编辑:郭玥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