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贾刚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首先需要弄清楚“身体好”的含义,“身体好”是否真正无异常?“身体好”是否免疫功能正常?
“身体好”是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大概指的是:能吃、能睡、肌肉有力、看上去精神、平时生病少或者不生病等等。前面几条只要胃肠功能好、心情好、不贫血、运动系统没疾病且主动或被动地进行锻炼就可以实现,并不需要免疫功能参与多少(只要不太差就可以),所以这些好并不意味着免疫功能就一定有多好。
生病少和不生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观上不重视、藐视小的问题,不当作“病”来处理;另一种是客观上确实以“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少,看上去就是没病,可能是“病”的隐匿性比较强,往往见于部位隐匿、代偿功能强大、“症状”特异性差的器官,也可能是这个“癌”本身不以“先表现为病,再表现为癌”的方式出现。
1)并不是所有的癌都有癌前疾病;
2)癌前的异常比较隐匿,表现为“无病”状态,比如持续HPV感染者,十几年后发生宫颈癌,这期间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可以感知、发现的异常),在被诊断之前,一直被视为“身体好的健康人”。
另一方面,看上去的“身体好”不代表局部免疫功能正常,局部有慢性炎症、梗阻、防御功能差等异常,很多慢性的炎症都不表现出来症状,不被认为是“有病”的状态,但是都有可能正在走在变成“癌”的路上。
说完了“身体好”,回到免疫功能上。
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至少是两大方面的共同作用:致癌因素(敌)和抑癌因素(我),只有敌强或(和)我弱的时候才会发生癌。
所以,作为“我”的一部分(其他还有基因异常、解剖异常等)的免疫功能,肯定不会是癌症发生的全部原因,它的伙伴、对手同样值得关注。在这对敌我矛盾中,可能对于癌症的发生来说,“敌人”的力量会占更大成分,从现象上表述这一点就是:
大部分人都得的是特定部位的一种癌,很少见到多原发癌(也有),甚至全身到处都是癌的,说明不是“我”的防御有问题;从机理上来解释就是:癌细胞会对免疫系统实施“造势”、逃避、拉拢、打击等一系列“威逼利诱”措施,直到把免疫系统“拉下水”为止,毕竟,再好的免疫系统也是有“血”有“肉”的,也不是铁板一块。
此外,还有遗传性肿瘤,一个家族中多人先后得癌,因为有强大的致癌基因存在,即使这一家都是体育健将,照样难逃癌的魔爪(很多时候,人定胜天只是一厢情愿);还有另一个体育健将(没有遗传背景),天天吃辣条、火锅、腌制食品,身体照样还是很棒,能打能跳,身体好,免疫力强,但是有一天,他查出得了食管癌、胃癌,你肯定不会感到奇怪,心里还会说:他不得,谁得啊?
更不用说,那些所谓的身体好、免疫力正常的表现,比如:能吃、能喝(大酒大肉),爱运动(可能长期骨关节磨损)等,本身就隐含着致病、致癌因素。这些时候,免疫力只能“耸耸肩,摊摊手”。
事实上,免疫功能更多的是一种监视、维护,是保险而不是保险箱。
类似于一个社会里的警察,既不能在有罪犯的时候无作为(免疫缺陷),也不能在无罪犯的时候乱抓人(自身免疫),而是要维持在一定水平的稳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治安好,可以部分认为警察的防御比较好(也可能人的素质比较高);但警察防御好,不代表社会就一定太平,因为总有各种“天灾”(基因)“人祸”(人为破坏)和“防不胜防”(免疫的漏洞、豁免区、薄弱区)。
所以,对于个体来说,得肿瘤者,未必是免疫力弱者;从整体上讲,得肿瘤的人群,常规意义上的免疫力强和免疫力弱的比例,也未必和正常人群有统计学差别,至少在肿瘤刚刚发生或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是这样的(得肿瘤后,尤其到晚期,免疫功能确实会明显下降,应当除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下比较热门的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是两大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PD-L1抗体、CTLA4抗体)和CAR-T,前者是阻断免疫反应中的“刹车”,让T细胞的免疫功能满血复活,后者是将肿瘤的特异性抗原嵌入T细胞,赋予T细胞一双“火眼金睛”,使其免疫能力有用武之地。二者都带来了非凡的疗效,远远超过之前的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比如“DC-CIK”、“LAK”等。
这样的结果,也印证了大部分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本身并没有问题,更多的是被狡猾的肿瘤细胞腐蚀、蒙蔽,而敌我不分了。这时候需要做的只是让他一直就有的能力发挥出来,而不是补充免疫能力(因为,不缺这个)。
话说回来,真正免疫功能差的人,比如艾滋病人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后)的病人,也确实更容易得癌,而且往往是多发癌,除了癌,还更容易各种感染。那是要差到相当的程度才发生的事,和正常人无关,不在讨论范围。
所以,套用一句俗话:免疫功能正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免疫是万万不能的(还是要爱惜身体)。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