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会变癌吗
北京读者单女士问:这三年来,每年体检都发现胆囊息肉,并且有增大趋势。请问会发展成胆囊癌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玫、医师赵丹丹解答: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以良性息肉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此相比,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判断息肉是否会癌变要从五个方面考虑:1.大小: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毫米)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大的胆囊息肉(直径>10毫米)则容易发生恶性病变。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明显比非肿瘤息肉的患者要大。3.数量、形态:单发、底盘大的息肉易癌变。4.合并胆囊结石会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5.恶性的胆囊息肉常有伴随症状。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毫米为界)、完全没有症状,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没有必要手术,可以继续观察,定期超声检查。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建议切除胆囊。对于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者,应及早切除胆囊。▲
扁桃体要不要切
上海读者孙先生问:我今年22岁,从小扁桃体就反复发炎,请问要不要切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沈纳解答:慢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持续感染性炎症,发作时常有咽痛、咽干、发痒、异物感等症状,有些患者由于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睡眠打鼾、呼吸不畅或吞咽障碍。诱因有急性扁桃体炎迁延不愈、扁桃体隐窝口堵塞,以及继发于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窦感染等疾病之后。出现以下情况可选择扁桃体切除手术: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妨碍吞咽或者语言含糊不清;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甚至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肌炎、肾炎或不明原因长期低热;慢性扁桃体炎与邻近组织器官的病变相关,如中耳炎、鼻窦炎、颌下淋巴结炎等;慢性扁桃体炎伴有良性扁桃体肿瘤。手术后要注意口咽部有无出血;术后1周软食;禁止用力咳嗽、吞咽;忌辛辣或过烫饮食。▲
肺癌多久复查一次
山东读者李女士问:我2015年查出早期肺癌,癌肿大小1厘米,手术治疗后没有扩散,医生说无需化疗,并要求每年复查两次。我担心经常做CT辐射大,请问早期肺癌也需要这么频繁地复查吗?做辐射较小的核磁共振行吗?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曲波解答:患者的肺癌发现比较早,手术治疗及时。但肺癌分期不完全取决于肿瘤大小,还应依据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全身远隔脏器的转移情况来划分。所谓的早期肺癌(主要指原发肿瘤小于2厘米、无远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可以不做化疗,但定期复查很有必要。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即使早期病变切除后也有复发或转移的风险,只不过概率比较低而已。对于肺部结节的检查,临床治愈常用低剂量平扫CT,对身体的危害微乎其微。术后三年,每半年进行一次胸部CT复查是有益且对身体几乎无害的。用核磁共振检查代替CT检查的想法不可取,因为它主要用于血管、神经系统等的检查,不适用于肺这种含气脏器。▲
胃轻瘫怎么办
客户端读者资先生问:我今年37岁,患糖尿病15年,11年前做了肠坏死手术。前期血糖控制较差,近来虽比较注意,但还是不稳定。医生说我是“脆性糖尿病”,胰岛素多打一个单位就会低血糖,少打一个单位血糖又会升高。最近出现并发症胃轻瘫,恶心,呕吐,发作不规律。请问如何用药才能控制?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解答:“脆性糖尿病”不是糖尿病的一个新类型,而是指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以往多将其归为1型糖尿病,但临床治愈也可见于某些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病人通常消瘦且胰岛功能极差,病情一般不稳定,在胰岛素剂量恒定不变的情况也会出现突然波动,导致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此类患者对胰岛素的剂量非常敏感,高血糖时稍微增加注射剂量便容易发生低血糖。建议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既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也可减轻并发症的负担。▲
中医能治肾肿瘤吗
客户端读者张女士问:我有一个美国朋友,他的父亲查出中期肾脏肿瘤,美国当地医生认为没有办法治疗了。请问中医在肾脏肿瘤的治疗上有没有好办法?有没有中药或药膳能延长寿命?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教授罗仁解答:中晚期肾脏肿瘤可以配合用中医药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医饮食疗法比如煲汤等均可。推荐一个方子:百合30克、鱼腥草30克、黄芪30克、灵芝30克、杞子20克、淮山30克,每日一付,加适量肉类(如瘦肉、排骨、鸡肉等)煲汤或炖汤服用。建议患者放松心情,适度运动,保持清淡饮食。平时可以练习扣齿咽津、按摩腹部、提肛运动。如有条件可以到正规中医院进行辨证治疗。▲
干眼症咋治疗
广东读者岑女士问:我今年60岁,闲暇时爱看电视打发时间。最近看几分钟便觉得眼睛酸疼、流泪,揉眼也不管用,医生说是干眼症。请问怎么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蓝育青解答:进入冬季,因眼睛干涩、流泪、发痒、视物不清等症状就医的干眼症患者明显增多,多数是中老年女性,也有年轻一族。常见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性激素水平降低、环境因素(长时间待在暖气、空调房里)等。女性由于更年期前后性激素下降,加上天气干燥,更容易出现干眼症状,多表现为眼睛易疲劳、眼皮重、眼睛干痒、疼痛、怕光、流泪、眼屎增多。患者可到医院检查眼睛的泪膜、泪液分泌量等。确诊后要针对病因治疗,如因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疾病引发,要先控制病情。更年期女性可适当补充性激素。轻度干眼可点用人工泪液;中到重度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促进眼表修复的药物如贝复舒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凝胶,或者抗炎药物。平时少用电脑、手机上网,少玩游戏,多眨眼睛,工间多休息。▲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