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告诉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通过生理的各种指标就能提前知道自己病情的好坏,甚至能够精准预测治疗后无病生存时长有多久,你相不相信呢?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团队通过率先建立“鼻咽癌预后个体化预测模型(nomogram)”可帮每个救治前的鼻咽癌患者“算命”。
“预测能力较传统的临床分期提高了10%,准确性达到73%。”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曾木圣教授表示,该研究成果让每个鼻咽癌患者提前获知治疗效果,临床医生也可以根据该模型预测的结局,改变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鼻咽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按临床分期“算命”有四成患者不准
鼻咽癌,又称“广东瘤”,主要高发于我国的华南地区。每年我国鼻咽癌的新发病例占到了全世界的40%。同期放化疗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手段,虽然目前鼻咽癌患者的治愈可高达70-80%,但是仍有20%-30%患者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是目前预测鼻咽癌预后的最重要的工具,但是由于临床分期只反映了肿瘤侵犯的局部和区域的范围,并不能完全体现肿瘤的异质性。”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林泉博士介绍,准确了只有60%,意味着有四成鼻咽癌患者预后疗效预测并不准确。
九大风险因素合并预测,准确率提高10%
其实,医学界早已有多项研究结果已经报道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治疗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EBVDNA 水平等风险因素与鼻咽癌的复发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尤其是治疗前血浆EBV DNA 水平,多项研究表明其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肿瘤负荷相关,目前它是被认为互补临床分期最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唐林泉表示,虽然临床分期和治疗前血浆EBV DNA水平是目前公认影响鼻咽癌复发和转移的预后因素,但是目前仍缺乏有效方法可以结合临床分期、血浆EBV DNA和其它的风险因素去预测鼻咽癌的复发和转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研究团队利列线图(Nomogram)的统计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分析2007-2009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4630例鼻咽癌患者,国际首次建立了基于血浆EBVDNA、T分期、N分期、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的预测模型B(nomogram),以及不包含血浆EBV DNA的预测模型A(只包含T分期、N分期、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8个因素)。
曾木圣教授表示,研究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较传统的临床分期提高达10%,准确率高达73%,可预测鼻咽癌患者3年的无病生存率以及五年的无病生存率。
鼻咽癌患者有望以后上网自行“算命”
列线图的预测方式,患者可以依据九大因素的实际情况和列线图进行对照打分,加起来后的分数即可与无病生存风险一栏“对号入座”。“形象来说,一个病人如果60岁,为男性,体重指数为22km/m2,T分期为2期,N分期为3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g/L,乳酸脱氢酶水平为255u/L, 血红蛋白水平wei 115g/L,它的总分为255分,对应下来3年无病生存率为60%,五年无病生存率为50%。”唐林泉博士介绍,此外,临床医生也可以根据该模型预测的结局,改变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鼻咽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对于上述这位病人,其复发风险还是挺高的,因此在治疗时需加大放疗剂量,或者配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据悉,该研究结果于2016年1月发表在J Natl Cancer Inst(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官方期刊;IF:11.37)。曾木圣教授、麦海强教授及曾益新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唐林泉博士、李超峰博士、李婧博士及陈文慧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成果被评为“2015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十大进展”。(通讯员:欧晓芳)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