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 > 检查诊断

体检中需小心“过度”防癌

2015-09-23 01:05:0239健康网

  随着近些年来癌症发病率的居高不下,年轻化愈发明显,催生出一批不小的“恐癌族”,为了预防癌症,不少人把体检当做了“家常便饭”,号称“几滴血就能查近10种癌症”的高价体检项目说做就做,PET/CT更是让一些人当做寻常体检筛查项目。专家表示,上面的两种都是“过度”防癌的体现,预防癌症做好体检相当重要,但不是滥用体检项目,反而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几滴血就能查近10种癌症”太夸张

  PET/CT不是什么人都能选

体检中需小心“过度”防癌

  有不少高端体检机构宣传“几滴血就能查近10种癌症”,吸引不少市民前去体检筛查,专家表示,其实这就是基础的肿瘤标志物筛查,目前最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筛查为甲胎蛋白(AFP)与癌胚抗原(CEA),此外还有一些针对特别各别癌症的肿瘤标志物,但是无论是哪种肿瘤标志物异常,都不一定是由癌症引起,并不能单独作为肿瘤的诊断依据。反而会造成市民过度担心,心情抑郁。

  专家建议,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在短期内可每月坚持做一个血液坚持,观察是否持续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做全身性的影像学检查,如何有高有低,则3-6个月在做一次全身检查。

  此外,还有不少机构吹嘘PET/CT为查癌“金标准”,建议市民花费近万元做次筛查,专家表示,PET/CT的真正作用不在于筛查,而是对于已经确诊患有肿瘤的患者进行分期分型、或对治疗肿瘤后的患者是否出现复发、转移进行判断。普通市民并不建议在防癌体检中选择这个项目,因为它具体一定的辐射风险。

  应如何选择合适的防癌体检?

  专家提醒,普通市民可每年做一次防癌体检,而高危人群则需半年一次,哪些是高危人群?一般建议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患癌的,也就是常说的有肿瘤家族史的人;与癌症有关的疾病人群,例如长期患有慢性胃炎、子宫颈炎、乙型肝炎、皮肤溃疡的患者;有不良嗜好的人群:长期吸烟、喝酒、喜欢过烫食物的人;职业易感人群:长期接触医用或工业用辐照、长期接触石棉、玻璃丝等。

  一般建议男性在30岁起,就要开始关注肝脏B超、AFP等检查。40岁起,要关注肺癌的早期筛查,增加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45岁以后,有消化道肿瘤筛查,可以考虑增加胃镜和肠镜的检查。50岁以后要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

  而女性从20岁起,要关注乳腺和子宫的体格检查,30岁以后的女性防癌体检要常规进行乳腺B超、HPV、宫颈薄层液基学检查,当然还有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影像学检查。40岁以后增加乳腺钼靶的检查,50岁以后可以考虑增加肺低剂量的螺旋CT和胃、肠镜检查。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