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外,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这些靶向治疗、靶点治疗在抗癌效果上到底如何?来自澳门地区镜湖医院肿瘤科的曹亚兵博士在近日举行的POST ASCO GI 2015大会上做了一场题为《免疫调节点抑制剂在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
专家介绍:曹亚兵,澳门镜湖医院肿瘤科博士,会后诸多肿瘤专家抢麦问曹博士该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情况,曹博士一一作出解答。
现状:肿瘤免疫治疗屡屡碰壁
据曹亚兵博士介绍,肿瘤免疫治疗 (Immuno-‐Oncology )是通过激活体内的免疫细胞 , 特异性地清除癌变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开发上市的几类药物经过几次临床研究发现,L-BLP25在治疗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中失败、TG4010在治疗肺癌中失败,只有MAGE-A3 (即黑色素瘤相关抗原3)有效果。
曹博士接着抛出几个癌症疫苗治疗中常遇到的问题,“为何这些癌症疫苗药物在体外效果明显,体内却屡屡碰壁?”“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维度的对话究竟如何?难以评判!”
免疫监视:能使肿瘤细胞被清除
曹博士指出,当患者使用了癌症疫苗后,体内的肿瘤细胞会处于“肿瘤细胞被清除、平衡、肿瘤细胞逃逸”这三种状态。
临床上常说的治疗效果不好,多表现为肿瘤细胞过度生长并避免被癌症疫苗清除,而且降低了癌细胞的免疫原性,这称为免疫逃避,是肿瘤细胞特征之一。
而免疫监视可有效激活抗原的表达、有效激活效应性淋巴细胞,从而使肿瘤细胞被清除。
紧接着,曹博士以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为例展示了其在GI方面的研究结果。其中,PD-L1 表达在原发肿瘤的不同位置也有所差异,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仅有微弱的相关性。
免疫调节点抑制剂:对于多种晚期肿瘤具有相当的疗效
曹博士认为,免疫调节点抑制剂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对于多种晚期肿瘤具有相当的疗效,可与放化疗和其他靶向治疗治疗联合使用,此外其副作用需要关注,而且该蛋白表达于否并非是否可以用药的标准也要引起注意。
39健康网编辑会后通过咨询曹亚兵博士进一步了解到,免疫调节点抑制剂在诸多肿瘤靶向药物中,应该算是火力较猛的一类,但价格较为昂贵,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等晚期肿瘤患者如经济条件允许,或可向肿瘤专科医生咨询相关药物是否适合个体使用。他认为,癌症疫苗的长效性必须建立在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清楚认识,仍然任重道远。
相关知识链接:靶向治疗是指以标准化的生物标记物来识别是否存在某种疾病特定的控制肿瘤生长的基因或基因谱,以此确定针对特异性靶点的治疗方法。
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通讯员:简文杨)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