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华凤到柏寒,再到近期因胃癌去世的司马燕,“胃癌”一直是娱乐圈的挥之不去的阴影,无独有偶在这些因胃癌去世的明星中,都被曾爆料患有严重的胃病,胃病离胃癌有多近?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陈继跃教授表示,一些胃的良性疾病会导致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临床上称之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残胃等,患者需格外警惕。
警惕胃癌的“前哨战”
陈继跃教授指出,若只是普通的胃炎疾病一般不会引发癌变,但有几种胃病需引起患者注意,例如胃溃疡,有数据统计1%~5%的胃溃疡患者可发生癌变;息肉患者中,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病例不高但癌变率占15%~40%,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更高。此外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胃癌即“残胃癌”,术后10年发病率显著增高。
专家特别提醒,在胃炎中有一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几率高达1.2%~7.1%,此类患者需小心复查。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
据统计,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较高,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40~60岁年龄段常见,男性患者大约是女性的两倍。
陈继跃教授表示,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喝酒、吸烟、不良的饮食习惯(腌制食品、烧烤食物等),但目前来说只有幽门螺旋杆菌(HP)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胃癌的I类致癌原。“在我国有60%的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数倍。此外流行病学调查,约10%的胃癌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父母等一级亲属中如果患有胃癌,子女患胃癌危险要比普通人高2~3倍。”
“如果已经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且有胃部不适症状,应该尽快抗炎治疗。”陈继跃提醒,胃炎的患者在用胃药治疗外,一定要搭配抗炎治疗,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否则病情将反复久治不愈。
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查胃镜比抽血查肿瘤标志物更可靠
没有早期症状,手术切除率低,恶性程度高……长久以来,胃癌因为这些特点而高居我国癌症死亡人数第二位,很多患者被诊断为胃癌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陈继跃教授介绍,胃癌会有一些“报警症状”,但是易于与普通胃病相混淆,而错失早期治疗的机会。
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
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则多见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等。
目前在健康体检中,吹气试验、大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胃镜检查都是筛查早期胃癌的主要措施,但是陈继跃教授表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不高,目前做胃镜仍然是发现和诊断胃癌的最主要手段,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胃镜筛查。”
手术是唯一有望根治胃癌的手段
由于临床上胃癌患者多是中晚期,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陈继跃教授表示,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但在所有的治疗方案中,手术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唯一有望根治胃癌的手段。”此外,即使根治手术,也存在复发风险,因此,病人随访非常重要,这是及早发现转移复发的重要环节。如果病人做了根治手术,头两年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接下来的三年,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需要每年复查一次。(通讯员:吴剑鹏、陈芳)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