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许多患者不知道自己生了癌或尚未确诊之前,常常活得很好,活得很长。一旦确诊,或者得知自己生了癌,病情便急剧恶化,癌细胞也呈加速发展。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心态作的祟!
Q 记者:您认为癌症只是慢性病,这对所有癌症病人来说都是个安慰。只是不知此观点是出自您的善意还是确有医学依据?
何裕民:癌症有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癌症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癌症经过合理治疗可以延长寿命。美国的数据表明,生癌后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80%,像乳腺癌甚至能达到90%以上。我曾经做过计算,美国人生了癌以后平均可以活11年。而一般的慢性病像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确诊以后平均也是可以活11年,或许还到不了。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得出明确的结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这个观点不是我提出的,而是公认的、官方的观点。只不过我强调了一下,加了“只是”两个字。
所谓癌症只是慢性病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它发生、发展的过程很缓慢,有一个长期渐进而累积的过程,一般需要5到20年;二是即使发生了,在免疫“监管”下,癌症可以长期休眠,或基本康复,这就是“癌症只是慢性病”的医学科学根据。另外,我国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其实,面对癌症更重要的是信念与信心,如果信心出现严重危机,癌症治疗也就非常困难了。
Q 记者:当病人被查出癌症之后,有些医务人员与病人亲属之间达成“君子协定”,向病人隐瞒真相。您认为癌症病人到底该不该知情呢?
何裕民:许多患者不知道自己生了癌或尚未确诊之前,常常活得很好,活得很长。一旦确诊,或一旦得知自己生了癌,病情便急剧恶化,癌症也呈现出加速度发展。临床治愈上这类现象很常见,可以说是普遍现象,很值得玩味。
为什么?都是因为心态作的祟!不知情,不会因癌症而恐惧,也就无所谓心态好坏,癌症也随其生物学特征而被控制或缓慢发展;知情却又无法正确面对者,天天惶惶不可终日,心境恶劣,全身机能低下或紊乱,则加速了癌症的生物发展过程,走得更快!
所以,我强调癌症患者的“知情权”应让位于“生存权”,只主张“适当告知原则”。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其适当的部分。所谓“适当的时候”,指治疗3~5个月以后,一般患者最敏感、最脆弱、最容易因得知患癌而出现心理“休克”的时期已过。这样做可以让当事人更积极配合后续漫长而往往比较痛苦的治疗过程;而且,此时告知,对患者的心理伤害也最小。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以什么方式告知:直截了当对有些文化层次较高,心理素质较好的最为合适;但对善疑虑、情绪不易稳定者不适用。此外,所谓 “适当部分”,是指所告知的病情严重程度要视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可能的预后情况等决定。除病情较单纯而严重程度比较轻的外,一般均不宜和盘托出,特别是过早全盘告知。
至于对高龄肿瘤患者,我们总的原则是不告知或少告知为妙。因为对他们来说我们大多不主张创伤性治疗,中医药辨证论治加零毒抑瘤即可,要让他们配合这些相对容易。告知后,增加了一份让老年人担心受怕的危险和可能,何必呢?
Q 记者:您认为癌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何裕民:由于慢性病的发生过程常常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或错综纠葛的结果,癌症也是这样,它的发生更像是癌细胞、疲劳、压力等多个因素叠加在一起的“同花顺”。 “同花顺”必须凑齐才有战斗力,而蜕变的癌细胞只是其中最基本的牌,最后的一张牌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有一位病人,原来是慢性炎症,再加上长期压力,胆囊就出了问题,到我这里看病的时候,胆管细胞可能已有癌变倾向,只不过还没疯长,当时我劝他拿掉胆囊,但他没有听进去。后来因为工作上一连串突发事件的打击,使他自身的免疫功能大大下降,癌细胞借此疯长,这就把最后一张牌凑上去了。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个叠加效应,癌症的发生不是那么简单的,是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产生的。而且,即使是同一种癌症,不同的人其发病过程中,这些偏差因素的叠加效应也不尽相同。举个例子来说,同为乳腺癌患者,对于年轻一点的 (30岁上下)来说,往往超限的生存压力、慢性应激加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是主因;但对于40-50岁高发年龄段,则很可能长期的情绪不稳定,伴随内分泌紊乱,再加抑郁焦虑、持续失眠等可能是关键性的要害。
我认为,癌细胞伴随着衰老必然会出现,但只要尽可能避免最后几张牌的出现,就凑不齐“同花顺”,不会发展成癌症,甚至自行消失。
Q 记者:面对肿瘤患者,不少大夫认为治癌高于一切。您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何裕民:征服癌症与呵护生命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癌未治好人已走,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今天的肿瘤治疗领域,我们反对只重手段、忽略目标、短视的征服癌症行为。征服疾病只是呵护生命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远非目标!
因为某些指标或生物学征兆不太正常,无休止的化疗、介入、放疗,直至生命终止的低级错误,人们一犯再犯,而且还美其名曰:为了治病救人。其实,我们真的到了该好好想一想医学究竟是干什么的时候了。医生更应该关心生了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他的“病”。所以,在呵护生命和征服癌症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张力”,在两者有所抵触时,应以呵护生命为先,因为它毕竟是医学真正的和终极的目标!
Q 记者:在癌症治疗方面,您觉得中医有何优势?
何裕民:中医提出了很好的理念。像肿瘤治疗,短时间内杀灭癌细胞中医不如西医显效,但长期疗效和综合疗效,中医又远远优于单纯西医,因为它追求的是人的生存质量提高和长期的稳定,就像我们说的 “和谐”。从理念角度来看,西方医学强调的 “征服”和 “替代”,像炎症就是用抗生素 “征服”致病菌,肝、肾功能丧失用脏器移植来 “替代”一样;而中医讲究的则是 “和谐”与“调整”。西医是种理想模式——把病杀灭得 “干干净净”,但太理想化了,绝大多数时间做不到,只能 “让人明明白白的死”。而中医认为有可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却让人糊里糊涂的活。我认为中医理念和中医药都有贡献,而且这些贡献在现代科学情况下与西方认识可以有所互补,很多情况下还可独立发挥优势,但是必须在合理的理念指导下。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