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指导专家:廖宁、张海波、肖青、叶锋、林勇斌、李秋梨

more specialist +
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得乳腺癌?医生列出以下几点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每两分钟,我国就有一位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近些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生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面临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的职场女性更是乳腺癌的主要发病人群,预防乳腺癌,广大女性应该如何做?39健康网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翔,为大家答疑解惑...

read more +
20岁的女孩60岁的肺?肺癌面前,女性更“敏感”!

提起肺癌,你会想到什么?一个五六十岁,有几十年烟龄的中年男人?这似乎是大众在第一时间会想到的一个形象。吸烟确实是诱发肺癌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难得的可以通过人为控制的肺癌危险因素。据了解,我国大约有3.5亿的烟民,他们正是肺癌的“重灾区”。

但是,你有没有关注过,身边患上肺癌的年轻女性也越来越多?

read more +
甲状腺癌发病率10年涨3倍!为什么会发病?医生提到2点

在健康体检中被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如今早已不再是一件“天塌了”的事,近年来随着体检仪器精密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甲状腺疾病的重视,在中国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已经高达20%—60% ,高检出率的背后“癌症”阴影却一直如影随形。

“这60%的人群中,有5%的人会最终发展为癌症 ,其中女性的发生比例是男性的3倍。”中山大学肿瘤...

read more +
从胃疼到胃癌晚期仅1个月,医生说,都是这些习惯害了她!

再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后,求医的路上小敏走的异常艰辛,“医生很直白的说,由于肿瘤细胞已经在全身扩散开来,没有办法手术了,在努力下去没必要了,姑息治疗就行。”已经瘦到70斤,骨头外面就是皮的小敏谈起自己的患癌经历时,悔不当初!

几年前,从家乡来到广州打工的小敏,在一家服装品牌店里面做销售...

read more +
医生叮嘱:6种人患子宫内膜癌风险大,要一年查一次

说起女性肿瘤,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是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但是你知道么,有一种癌症叫子宫内膜癌,也正在威胁着中国女性的健康。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属于内分泌紊乱性质的癌症,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和宫颈癌、乳腺癌等女性肿瘤相比,我国对子宫内膜癌的关注度低,其发病人数一直在自然增长...

read more +
与癌共舞12年 乳腺癌是否有“灵药”?
与癌共舞12年,她们悟透了细腻人生

“2011年8月21日清晨,我病了。刚起床走到房门口就轰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并且……全裸。”那个诙谐、幽默,在病房里忍着癌痛画漫画的熊顿,在《滚蛋吧,肿瘤君!》的开篇,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淡定地描述了自己的病发经历。

“不舒服的时候,忍忍就过去啦”。她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不是令人生畏的癌症,只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在漫画里,熊顿是一个头上有熊耳朵、身后有熊尾巴的“熊姑娘”,她将苦闷的医院生活变得流光溢彩,虽然在现实中,病情来势汹汹,远不像她描述得这么轻松。

曾经,许多人被《滚蛋吧,肿瘤君!》打动,看着她的漫画笑中带泪,而漫画的主人公熊顿,已辞世7年。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于熊顿早在2012年就停更的微博下留言。

  

  熊顿微博的留言。|网络截图

而面对同一种疾病——癌症,不同的患者也交出了截然不同的情绪答卷,恐慌、崩溃、冷漠、淡然、温和、乐观……

作为本来情绪就很细腻的女性患者群体,在面对癌症的突如其来时,更是百人百态。

“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留下70多篇“癌症日记”的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曾这样写道。

而39深呼吸(ID:shenhuxi39)采访到带癌生活12年的王佳,与被癌“命中”的“王佳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被癌症打碎的人生。

被癌“击中”的她们

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是此类恶性肿瘤的统称。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癌细胞并非人人都有,正常人群没有癌细胞,但正常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我们受到致癌因子的影响后,可能会使得这两条基因突变,从而使细胞癌变。

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癌症是一种概率病,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受致癌因子的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会有强度大小的差异。

而她们,正是被癌症命中的那一批人,全国每年约有178万名女性成为其中的一员,平均每分钟发现3.5名。

从癌种来看,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每两分钟中国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而肺癌的发病率虽在女性群体中低于乳腺癌,但它的发病量也在不断“飙升”,预计2030年,女性最高发癌症将被其取代。

比起男性,女性要经历经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罹患甲状腺癌的女性患者的数量是男性患者的3倍;还有专属于女性的癌种——卵巢癌和宫颈癌,早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十名排行榜。

  

  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五名。|图: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从发现身体某个部位多出的异物到确诊异物为何物,从面对患癌的消息到接受癌症患者的身份,从经历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治疗到带癌生存,这群女性,有的坚持到最后,有的不得已中途被迫撤离,有的甚至面临两难的抉择。

身体给出的“癌症”预警

“我只要一想到女儿才十二岁,不知道可以帮她梳头发到什么时候,心里就会抽痛、非常难过。”这是身为一位母亲最大的心愿——亲眼看着儿女健康长大。

“我一被诊断就第四期,说真的活到什么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只知道医生来叫我打化疗我就乖乖配合。我很爱看癌指数上升还是下降……現在我每天都很努力地把握早起陪女儿梳洗准备上学的時刻,她喜欢我帮她梳头发,我就帮她梳,她很乖知道我生病,尽量不让我担心,作业也都会自己写完,但我真的是放心不下她。”

一般而言,第1、2期属于“癌症早期”,经治疗后的痊愈机会较高,而4期则已经属于“癌症晚期”。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得到治疗,那么三分之一的癌症都可以得到根治。可惜,正如这位母亲一样,大多数癌症患者就医时已是中晚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吴令英每天都在面对大量因忽视自己身体异常,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女性癌症患者。

在吴令英的门诊间,39深呼吸(ID:shenhuxi39)看到了一位72岁患有宫颈癌晚期的老太太,从第一次发现阴道出血到就诊经过了8个月。作为外科大夫的女儿每年为母亲约体检,均被严词拒绝,尤其忌讳妇科检查。当出血量多到超过对检查的忌讳程度,才告知女儿。

而另一位34岁从事餐饮行业的女性,月经异常时间长达一年,以工作繁忙,身体不疼不痒、年纪尚轻自我安慰,等到大出血时赴院检查已是宫颈癌晚期。

  

  宫颈癌分期。|图:originoo.com

当然,也有人较为快速地捕捉到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或阴差阳错得以筛查,她们是相对的幸运者。

一位每年体检、曾患过肺癌的北京退休女性,在此次例行体检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增生,立即赴院进行宫腔镜检查。

一位从辽宁赶来治疗的处于宫颈癌癌前病变一期的患者,虽然年年体检,却从未做过宫颈癌筛查,此次筛查是因为姨妈的女儿患了宫颈癌,于是全家女性通通赴院检查个遍。

同样是被癌症击中的不幸者,发现的早晚很多时候可以成为将癌症进行分期的一种标准。而这似乎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她们面对癌症患者这个身份时的情绪和心态。

癌,莫大于心死

肿瘤和癌症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而恶性肿瘤才能算癌症。

医生诊断是否为癌症前,通常要经过一次病理活检,也就是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做临床的最后诊断。

  

  癌细胞活检模拟图。|图:originoo.com

在此之前,医生大概会以这样的口吻来告知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可能是癌症。

即使医生在表述这句话时没有夹杂任何主观感情,以及任何重音,听者的重点一定是“癌症”二字。是种什么体验?知乎有位网友说:你会瞬间听不见周围的声音,只能听见自己的心砰砰在跳,和有些电影情节一模一样。

  

1974年,美国前第一夫人贝蒂·福特向全世界宣布她已被确诊患乳腺癌,将接受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福特公开宣布其诊断情况的勇敢决定打破了对乳腺癌的沉默,促使数百万妇女接受筛查。|资料图

今年51岁的王佳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12年前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时的情景。“我从手术中醒来发现天是黑的,就知道肿瘤是恶性的。”

进手术室前,医生告诉王佳活检手术会进行一个多小时,若发现是恶性肿瘤,会立马进行第二场手术。王佳记得,进手术室的时间是2007年正月十七日下午一点左右。

39深呼吸(ID:shenhuxi39)试图询问王佳当时的心情,她只轻描淡写一句:“进了医院我就不怕了。”

随后而来的8次化疗和25次放疗,让她的头发和眉毛通通掉落。弟弟为王佳买来假发,她很满意,“那顶假发特别像我之前的发型。”

药物治疗又导致王佳子宫内膜增厚,卵巢里也出现了囊肿,为了防止癌细胞转移,医生建议王佳切除子宫和卵巢。

在亲朋好友的眼里,王佳不像遭了这么多罪的病人,更不像癌症患者。她说:“得病刚开始思想也紧张,后来想通了,哭哭啼啼也是活,乐乐呵呵也是活,干嘛不乐观点。”

同为乳腺癌患者的刘叶,没有被癌症带走生命,但缺失的乳房却要了她的命。

  

  图:originoo.com

刘叶是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我多么希望医生能告诉我,我的肿瘤是良性的。”拿到报告单后,刘叶总认为这样的结果实在荒唐。她跑遍上海所有三甲医院进行查证,结果都是一样。无奈之下,她只能接受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右乳。

手术很成功。然而,不复存在的右乳却让刘叶陷入深深的恐惧和挫败感中,换衣服时,也不敢开灯。最后,她甚至每天将自己锁在房间内,拒绝一切社交。爱人不停地宽慰,也丝毫不起作用。更严重的是,她拒绝与爱人的一切性生活。

而后,刘叶的爱人有了外遇。她知道这一消息后,从高处坠下,结束了生命。

带癌生存

2004年,世卫组织将肿瘤定位为慢性病。让中晚期癌症病人长期带癌生存成为肿瘤医生的治疗目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翔告诉39深呼吸(ID:shenhuxi39),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随着科学的进步,治疗方法越来越趋于成熟和完善。“早发现早治疗疗效当然最好。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能够长期带癌生存。”

  

  乳腺癌生存率逐渐得到提高。|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带癌生存12年的王佳,早已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最大的不同是,她的生活中多出了一部分——按时复查。

治疗结束后,每三个月她都要从老家信阳坐火车到北京解放军307医院进行复查。“坐星期天晚上那趟10点左右的火车,第二天早上不到七点就能到北京,然后直接去医院,当天晚上就能坐上回信阳的火车。”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

之后就是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就像交作业一样,刚开始也紧张,后来成为了一种习惯。”

对待疾病乐观的态度也从始至终留在了王佳的生活和工作中。“身边有人得病,我总劝他们保持好的心态。”

下个月,王佳打算再次复查。复查地点从北京改为了郑州。带癌12年,她也切身体会和见证了北京看病如何一点点变难。

至今仍被人铭记的熊顿,在白百何扮演的电影中说:“爱和被爱,是最重要的事”。而现实中的熊顿说:“人生虽短,爱却绵长。”

于娟在确诊乳腺癌后一年多的病中日记写着:“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愿身处这个焦虑时代的新女性,在爱家人、爱工作的同时,更爱自己,定期接受癌症筛查并正视自己的身体“预警”,为自己赢得平稳人生的权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哀悼乳房时,人类为它寻找过什么“灵药”?

  

中国女性活得实在太艰难了!

在生活中,她们需要承担着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殚精竭虑地为每个家庭成员服务;在工作中,她们必须面临着强大的精神压力,废寝忘食地为每个季度的KPI拼尽全力;在种种重担之后,她们还会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胁。

乳腺癌便是其中之一。它常常被冠以“头号红颜杀手”、“女性第一癌症杀手”、“城市女性第一杀手”、“女性疾病第一杀手”等身份。在我国乳腺癌发病速度非常快,增长速度按每年3%-4%的速度递增,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

  

全球2018年新发癌症发病率TOP5。|图:微博 @人民日报

如此,面对随时存在的死亡威胁,女性该如何自处?

有人说,上帝给我们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目的的,连跟死神亲密接触的机会都没有过,那才叫白活了。然而,死神总是残忍的,他能使得不少女性失去了美丽与自信;失去了对爱的追求;失去了可以倚靠的家庭;失去了生的希望,最终,走入地狱。

但不得不说,也有不少乳腺癌患者,仿佛是盛开在荆棘里的花朵一般,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她们不屈不饶、不甘妥协,渴望遇到贞德,更渴望能够手握最先进的武器,与命运抗争,淬炼成真正的勇士。

兵临城下:生死一线的无奈之选

梅艳芳、姚贝娜、陈晓旭、李媛媛……诸多知名女艺人在经历癌症折磨后相继离世,这些鲜活的事例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活着的每个人,癌症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便占21个。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前3位分别是肺癌、乳腺癌和胃癌。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2%,死亡率为15.0%。

  

2018年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图:微博 @人民日报

其实,乳腺癌的可怕之处还不单单体现在数据上,除了死亡的最终威胁外,乳腺癌给女性带来的可谓是全方面的综合伤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教授告诉39深呼吸(ID:shenhuxi39),在选择治疗方式前一般要考虑肿瘤的情况,包括肿瘤的分期、病理特征、生物学特征等。而乳腺癌根据分子分型,可以分成雌激素受体(E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根据患者乳腺癌发病的时期不同,治疗手段一般还会存在差异。

目前,最难治疗的是三阴性乳腺癌。对三期乳腺癌患者而言,需要先做全身的治疗,即先做化疗,让肿瘤缩小以后再进行手术效果会更好,且同时考虑进行放射治疗。

说起来容易,实际上,三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总是面临着各种痛苦和困境。

就拿手术来说,1992年,作家西西曾把自己的乳腺癌诊疗经历写成了《哀悼乳房》一书。在书中,她谈到,“发觉的时候,多半已形成肿瘤,我们女性珍之重之的乳房,就不得不割爱,而且从此走不出死亡的阴影。”

  

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图:amazon

这句话的背后,印证了无数女性在应对乳腺癌时的无奈,这对于年仅38岁的小楚也不例外。2014年10月,小楚被确诊为癌症:三阴乳腺癌,晚期。这一乳腺癌属于最少见的类型,一般只能靠化疗药物,效果不理想。

在知晓这一事实的第一时间,小楚坚决选择放弃治疗。

“有一个同城的姐妹也患有乳腺癌,她不想拖累家人,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也不想治疗。”在癌症到来的那一刻,小楚感觉自己四周弥漫着死亡阴影,乳腺癌更是如同魔鬼一般与她纠缠不清,更让她陷入无限的恐惧漩涡中。在她看来,癌症面前,一切都渺小至极,而与其人财两空,不如将钱和希望留给下一代,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所以会如此恐惧是因为提到“癌症”二字,她便觉得这意味着切除乳房,她恐惧术后自己身体的残缺,更恐惧疾病反复带来的折磨。

但在医生和家人看来,在“活下来”面前,这一切皆是小事。

“主治医生告诉我,癌症不是死亡宣判;家人告诉我,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应该无条件的接受治疗。”最终,在医生和家人的劝诫下,小楚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而在经过7次化疗后,小楚做了左乳根治性手术治疗,失去了乳房。

不经历生死考验的人,永远无法了解患者内心的煎熬。术后,缺失的乳房除了给小楚身体上带来伤痛,更时刻提醒她自己是一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每年例行两次的体检总是让她感到忐忑不安、紧张不已。

小楚害怕复发、转移。但凡身体稍有不适,哪怕一次长时间的咳嗽,她都害怕出现肺转移。在小楚看来,三阴乳腺癌患者只要出现转移复发就意味着无药可医,非死不可。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称,在乳房切除术后,许多患者都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有的人甚至会由此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为此,多年以来,全球众多的女性患者,有的可以在“一刀切”手术中徒留一命,用乳房与死神进行交换,有的却只能将期望寄托给临床,期待市场能够出现更多可供她们选择的抗癌新药。

主流治疗:抗癌之路武器不断

市面上真的有可供患者选择的抗癌新药吗?患者真的可以用最小的代价终结痛苦呢?

可以。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乳腺癌常年盘踞中国女性罹患恶性肿瘤之首,但随着防治手段的进步与革新,我国女性在抗击乳腺癌这一病魔上的“武器”也不断更新换代,抗肿瘤药市场规模更是不断扩大。

据中康CMH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药终端市场抗肿瘤用药达95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为13.53%。预计2016年中国抗肿瘤终端市场将达到105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0.52%。其中,用于乳腺癌前五位的药物是紫杉醇、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和亮丙瑞林,占据了乳腺癌用药市场的56.37%。

  

部分畅销乳腺癌药物。|图:米内

紫杉醇是使用最广的化疗药之一,2009年进入中国,到目前为止,被批准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而在2017年,我国某创新药企已经获得该药品在国内的独家授权。

当然,除了主流的化疗药物外,市场上,根据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是发展最缓慢的一种亚型,也最常见的一类,占乳腺癌患者的60%~70%,对于它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

而市场上内分泌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雌性激素受体下调剂(氟维司群),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阿那曲唑),脑垂体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如今,也已有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在传统手术、放疗、化疗之外,再加上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提高HR+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甚至是治愈率。

HER2阳性乳腺癌占20%,这类癌症比上一种生长更快,也更容易转移。不过,幸运的是,在过去10年有好几个新型靶向药专门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如2002年上市的HER2靶向药曲妥珠单抗(赫赛汀),2012年上市的第二代HER2靶向药帕妥珠单抗等。对于这类病人的治疗通常是手术+化疗+HER2靶向药治疗。

  

HER2,中文名叫“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乳腺癌,顾名思义,特点就是癌细胞表面过量表达一种叫HER2的蛋白,经常比普通细胞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个类型的患者占了乳腺癌整体的大概20%。|图:菠萝因子

近日更是有消息传来,乳腺癌新药帕捷特(英文名Perjeta,通用名帕妥珠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了。帕捷特是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型靶向药,这次中国批准的适应症,是用于“有高复发风险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也就是手术后,使用这个新药(配合赫赛汀和化疗)来降低复发风险。

这一结果,宣布乳腺癌双靶治疗时代正式开启,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小敏便是获益者之一。

2016年3月,小敏不幸被诊断为HER2阳性乳腺癌,且肿块3.5公分,比较大,不适宜手术。面对这一结果,医生委婉地告诉她,情况不是很好。随后的治疗期间情况更是不妙,化疗第14天,小敏全身骨头像蚂蚁撕咬一般难受、疼痛。眼看着头发大把大把脱落,小敏忍不住嚎啕大哭。还有两个多月,女儿就要进入高考了,小敏希望可以有机会陪着女儿进入考场,更希望能有机会看到女儿结婚生子。

人生无常,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境况将人打入谷底,但只要不放弃,触底往往也会有反弹的可能。小敏觉得自己很不幸,但又值得庆幸。在人生走到绝境之时,主治医生告诉她,虽然无法进行手术,但她有幸入选了最新的治疗方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化疗。

“乳腺癌让我更加的坚强,也更加的懂得感恩。”患病的经历让小敏明白,既然活着,就该比健康的女性更加坚强、更加努力、更加懂得珍惜。对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夕春教授也深有感触,他直言:应对乳腺癌,只要有信心,就会有生的希望。面对每个前来就诊的患者,他都想办法鼓励她们的信心。胡夕春教授坚信,只要有信心,就有治愈的可能。

“如今,乳腺癌患者具有诸多创新药可供选择,HER2阳性有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治疗手段,可以让90%患者获得治愈,你有90%的机会你不去拼搏吗?只要患者愿意拼搏,我们一定会为他们助力。” 胡夕春教授说道。

现实差距:患者要学会听医生的话

乳腺癌像毒蛇一般一步一步侵蚀着女性的身体健康。而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所有人都用尽了全力。但无数专家表示,目前所做的一切,还远远不够。

邵志敏教授告诉39深呼吸(ID:shenhuxi39),自1985年毕业后,他一直在肿瘤外科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在乳腺癌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治疗方式应运而生,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年治疗乳腺癌患者数已高达6000例以上,五年生存率达到93%,这意味着,一百个人当中,在复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五年,只有17个出现问题或过世。

  

不同国家乳腺癌的5年生存状况,灰色代表非洲,深红色代表南美洲,红色代表北美洲,黄色代表亚洲,蓝色代表欧洲,绿色代表澳洲。|图:柳叶刀,《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报告》

这一数据已经可以媲美全球水平。然而,对于这一结果,邵志敏教授直言:仍不满意。

“乳腺癌这样的疾病,治疗的效果与发现时期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对乳腺癌的病因并不清楚,但我们知道,发现得越早,治疗的效果一定会越好,保乳的成功率也会越高。所以,早期乳腺癌诊断非常重要。”

邵志敏教授说,如果发现乳头内陷、乳头有液体流出、凹陷,摸到肿块了,皮肤的红肿等这些异常的时候,应该赶紧到医院检查。一些女性,如有乳腺癌家族史、年龄在45岁以上、或者既往被怀疑乳腺癌、有活检病史的人群,应该每年到医院做至少做一个简单的体检或者B超检查。

实际上,在早期诊断这一方面,我国做得远不如国外好。在理念上,大洋彼岸的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规定,35岁以上女性,每半年都要做一个B超,将乳腺癌筛查出来。而得益于早期发现,在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上,他们外科手术已经不再是“一刀切”模式了。

据39深呼吸(ID:shenhuxi39)了解,早在2011年,美国外科协会主席、西达赛奈医疗中心肿瘤外科执行副主席及乳腺癌中心主任Armando Giuliano博士就提出了“少即是多”的治疗理念。Armando Giuliano博士指出,对于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确认癌症有没有转移,只需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无需痛苦地经历全面清扫淋巴结了。

“在早期诊断后,可以用乳房肿瘤术代替全乳切除术,还可以运用微创淋巴结治疗,以‘最小侵袭性的手术获得最佳的预后’的理念,让患者受到的痛苦再少些。而乳房肿瘤术的患者与全乳切除术的患者相比,20年、30年的长期生存率并没有任何差别,甚至,部分早期乳房肿瘤术的患者生存率更高。” Armando Giuliano 博士称。

  

2011年,《纽约时报》刊登文章《撼动乳腺癌治疗理念的淋巴结研究》,展示Armando Giuliano博士的研究成果。|资料图片

相比之下,我国这一步走得实在有些蹒跚,在我国,全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新发10个患者种就有1个被确诊为晚期。令人惋惜的是,哪怕被确诊为乳腺癌,在随后治疗的各个阶段中,不少女性还会因为依从性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这样的现实,实际上是可以改变的。

以内分泌治疗为例,在中国90%以上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都会给予内分泌治疗,但是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比较差,标准的内分泌治疗需要进行五到十年,但很多患者并没有吃够五年,无法做到长期用药,总会自行停药。

“很多乳腺癌患者用药后往往会出现肌肉与关节疼痛、失眠、出汗、情绪改变、子宫内膜增厚、心血管疾病等副作用,而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会自行停药。如此总会耽误治疗。”徐兵河教授强调,乳腺癌治疗是长期治疗,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是完成治疗的关键。

乳腺癌患者要学会听医生的话,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大治疗效果。

  

图:originoo.com

当然,除了听话,也得保持好心态。如果当下的你已经不幸患有乳腺癌无法做到提前预防,也不用过于恐惧,要知道,你现在看到面前的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39深呼吸(ID:shenhuxi39)坚信,人生虽然有很多的坎坷,但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有技术,更有精湛的医护人员;有推陈出新的药品,更有关爱我们家人和社会。只要永不言弃,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究能战胜病魔。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 本文指导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徐兵河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邵志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胡夕春教授

39健康网邀你参与癌症测试:

癌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了解癌症早期信号,对癌症治疗尤为重要。你,出现癌症早期信号了吗?

1/17
1、低热,可表现为长时期的持续低热,伴乏力,盗汗等
2、贫血,出血,不明原因的贫血以及皮肤紫癜或者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3、吞咽不利,进食发噎,进食时食管疼痛且逐渐加重
4、上腹饱胀,上腹痛近期加重,或规律改变
5、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6、上腹和右上腹肝区闷胀痛,肝肿大
7、排粘液或血便,原有大便习惯改变,慢性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形状改变呈细条状
8、鼻涕带血,不明原因的鼻塞,头痛耳鸣,颈部肿块
9、声音嘶哑,饮水或者进食呛咳
10、久治不愈的干咳,咳痰带血,特别是伴有胸痛
11、单侧头痛伴有呕吐及视力障碍
12、中年以上妇女阴道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以及血性白带
13、乳房肿块,,乳头分泌血水
14、无痛性血尿
15、不痛不痒,生长迅速,明显增大的肿块
16、经久不愈的溃疡,如胃肠道慢性溃疡和舌,唇,口腔黏膜等处长期不愈的溃疡
17、反复发作的带状疱疹,有些癌症病人在早期常可发生带状疱疹为全身性或对称性,可反复发作
more video +

切乳?保乳?中国乳腺癌患者的艰难选择

近9成中国乳腺癌患者选择切除乳房,保乳重建再造完美人生。

女性最常见的妇科肿瘤大盘点

妇科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容易引发的恶性肿瘤,一分钟带你了解目前女性最常见的三大妇科肿瘤。

哪些女性更容易患上宫颈癌?

性生活过早的,过早分娩的,分娩次数过多的,HPV感染的都是高危人群,预防宫颈癌1.可接种宫颈癌疫苗,2.可做宫颈癌筛查,3.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
  • 39网友

    学习癌症知识,积极预防癌症

  • 阿麦斯

    专题挺好,小编加鸡腿

  • 要养生,别熬夜!

  • 小妞

    癌症能治好,别放弃!

  • 张张

    深度癌症科普,赞~

  • 光头强

    肿瘤周,关注女性健康!

39健康网提醒您:

您应及时就医,医生将根据检查结果作出诊断,若是癌症,便可争取在早期或较早期获得治疗机会,从而延长生命。

您身体健康,患病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