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专家访谈

中国头颈癌迎来防治新局面,其5年生存率即将被刷新

举报/反馈
2021-01-20 17:55:1139健康网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癌症死亡占我国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十三五”期间,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实施,癌症防治行动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提出了遏制癌症发病死亡趋势和提高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的目标。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癌症防治工作已进入精准突破的时期,需要重视过往被忽视的高发癌种,比如头颈癌。在近期举办的一场头颈部肿瘤疾病科普媒体圆桌讨论会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主委、上海市东方医院的郭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坤禹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韩非教授共聚一堂,分享了目前头颈癌的疾病与治疗现状。

全国发病率第九,却长期被忽视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头颈癌患者达到了14.2万,发病率仅次于排第八位的甲状腺癌,死亡人数将近7.5万,呈稳定上涨的趋势。但仍有很多人对头颈癌缺乏了解,长期忽视了这类高发癌症。

“头颈癌根据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口腔癌、咽喉癌、鼻咽癌几大类,不同部位的症状表现就会有差别。”郭晔教授介绍道,“口腔癌往往表现为经久不愈的口腔溃疡或者是口腔内肿块,包括舌体或者舌根部的溃疡或新生物;咽喉癌的患者则会出现声音嘶哑,或者吞咽困难的症状。”

头颈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检查中发现口腔黏膜或者是声带部的白斑以及息肉性的改变,可能是头颈癌的癌前病变,需要随访复诊并及时停止不良生活习惯。头颈癌患者大多都有抽烟和酗酒的生活习惯,烟草和酒精毫无疑问是主要致癌因素。

此外,在美国,因HPV病毒感染而致的相关口咽癌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为此,2020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九价HPV疫苗用于预防由部分HPV类型引起的口咽癌和其他头颈癌,让预防一部分头颈癌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免疫治疗刷新晚期头颈癌长生存记录

正因为很多人不了解头颈癌,忽视了可能的癌前病变,70%~80%患者确诊头颈癌时已是局部晚期或晚期,需要进行综合治疗且较易复发。相关数据显示,头颈癌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且复发或转移性头颈癌瘤5年生存率仅为3.6%。

杨坤禹教授感慨:“头颈癌处于非常特殊的位置,治疗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器官功能和形体外貌,所以考虑需要更全面。头颈癌过往药物治疗较为局限,近年来最大的突破就是头颈癌有了一线免疫治疗。”

2020年12月,帕博利珠单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单药用于通过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肿瘤表达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20)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的一线治疗,是国内首个针对特定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一线免疫治疗。最新数据显示,在部分头颈癌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标准治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4年生存率分别为21.6%和8%,近乎标准治疗组的3倍。

专家表示,相对放化疗,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更好,其运作机制是通过调动自身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并利用其免疫记忆功能让患者肿瘤保持长期退缩的状态,让一部分患者达到长期生存、接近“治愈”。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免疫治疗前移,希望验证其在不同肿瘤发展阶段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

尽管疗效突出,仍有很多患者出于对经济负担的考虑对免疫治疗望而止步。为了惠及更多患者,39健康了解到,从2021年开始由默沙东支持、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的名为生命之钥的患者援助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整:首次申请时,遵医嘱,患者使用2个疗程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经基金会审核通过后,可为其援助2个疗程;后续申请时,患者遵医嘱使用2个疗程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基金会可继续为其援助直至疾病进展,但患者累计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用量最多不超过24个月。

“最新的患者援助方案整体治疗费用降至以往的四分之一左右,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也可以申请加入临床试验,获得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机会。”郭晔教授呼吁,“我想对所有复发转移的头颈癌患者说一声,一定要相信免疫治疗的价值,也要相信我们专业化的医生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参与免疫治疗,获得近三倍的长期生存获益。”

构建头颈癌新生态,多学科诊疗是关键

由于发病位置关键,头颈癌的治疗需要不同科室间互相协作,医学上被称之为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头颈癌过往治疗以外科和放疗科为主,随着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内科医生的参与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和营养科等医生参与。”韩非教授补充道,“多学科诊疗模式并不单单是病人治疗,它还涉及到包括治疗后的病人康复训练以及毒副反应管理在内的患者全程管理。各科室应根据病人情况,因病制宜,及时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安排治疗顺序,更好地保证患者的最大化获益。”

为了集中力量建设我国头颈癌学科治疗,2018年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顺势成立,并制定了《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帮助提高头颈癌基层诊治水平。

“除了更新、修订指南外,2021年,我们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相关巡讲,来促进大家对免疫药物的认知及相关毒副反应的管理。”郭晔教授表示,“我们也希望借助协会继续教育的功能,使从事头颈肿瘤诊疗的医生群体深入了解免疫治疗,用好这个治疗武器。”

郭晔教授对中国头颈癌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工作不断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和规范化免疫治疗进一步得到普及,临床研究持续探索免疫治疗联合拓展更多受益人群的可能性,未来中国头颈癌诊疗将进入新阶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