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因素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致癌因素

新发现!“垃圾DNA”或会影响机体患癌风险!

举报/反馈
2019-12-12 00:29:58生物谷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患癌的风险或会受到垃圾DNA区域的遗传改变的影响,这些区域并不会编码产生蛋白质。

  研究者指出,遗传性的癌症风险不仅会受到关键癌症基因(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特殊DNA突变的影响,这些DNA能够控制这些驱动疾病的基因的表达。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为何有些人会患癌,有些人不会患癌,理解非编码DNA影响疾病发生的过程或有望有一天帮助改善对人群癌症风险的遗传筛查,同时也能帮助开发新型预防策略,或者帮助临床医生尽早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成功地治疗。

  研究人员调查了DNA非编码区域中846个遗传改变,这些非编码区域是研究人员此前所鉴别出来的,其会影响机体的患癌风险。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人类基因组中特殊的位点,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并不是相同的,并不像编码DNA(比如BRCA基因)的突变,其非常罕见,但会明显增加个体患癌的风险,非编码的SNPs在人群中相对常见,其会轻微增加患癌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是否个体机体中特殊SNP的存在于特定基因表达之间存在关联,他们工队13个不同的机体组织中超过600万个遗传突变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调节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DNA区域的突变或会影响机体患癌的风险,同时这些癌症风险的SNPs也更趋向位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和组织特异性过程的关键区域,这就强调了这些细胞过程在癌症发生上的重要性。

  研究者John Quackenbush教授说道,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些研究结果此前从未有人报道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型的遗传突变或能共同发挥作用来巧妙地改变致癌基因的活性,这种方法未来有望通过帮助识别风险人群及复杂疾病风险的患者来帮助挽救机体的生命。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开发一种新型的AI模型来帮助预测人群的患癌风险,研究者的目的在于识别出能调节与癌症发生相关多个基因表达的“控制中心”,从而帮助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

  最后研究者表示,较小的遗传改变通常仅会对癌症风险产生微弱的影响,本文研究中所分析的突变数量巨大,而且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这或许有望帮助解释个体和家庭之间癌症发生率的一些差异和变化,而这些变化或许并不能仅通过众所周知的癌症风险基因或生活方式等因素来进行解释。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