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预防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病因预防

亲脂性他汀可有效预防肝癌?

举报/反馈
2019-08-29 00:54:50医学界


  一

  不同影像引导方式不影响肝癌射频消融疗效

  影像引导技术在肝癌的射频消融(RFA)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引导下RFA的疗效是否相当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我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威教授(现调任北京地坛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和郑加生教授等的研究显示,不同影像引导方式不影响患者生存和消融疗效,超声、CT和MRI引导下RFA治疗肝细胞癌(HCC)均有效,并且患者之间的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技术疗效(TE)无显著差异[1]。

  此外,研究还显示,肝硬化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肿瘤数目与肿瘤复发有关,而AFP水平是影响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

  ■ 研究细节

  该项回顾性研究纳入141例HCC患者,这些患者接受超声引导(n=29)、CT引导(n=50)或MRI引导(n=62)下RFA治疗。采用Cox模型和逻辑回归评估肿瘤复发和TE的危险因素。

  主要终点是PFS。次要终点包括OS率、技术成功率(TSR)和技术有效率(TER)。

  结果显示,超声组、CT组和MRI组的基线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超声组、CT组和MRI组之间的累积PFS率(P=0.072)和累积OS率(P=0.231)均无明显差异;三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40.90%、未达到和14.80%,3年OS率分别为94.70%、97.50%和85.50%。

  超声组、CT组和MRI组的TSR分别为82.80%(24/29)、92%(46/50)和77.40%(48/62),组间无显著差异(P=0.113);三组的TER分别为93.10%(27/29)、94%(47/50)和96.80%(60/62),也无显著差异(P=0.184)。

  多变量分析显示,肝硬化(P=0.001)、AFP水平(P=0.004)和肿瘤数目(P=0.012)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AFP水平(P=0.018)是TE的一个独立因素。

  二

  亲脂性他汀降低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癌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Tracey G. Simon等的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研究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亲脂性(但非亲水性)他汀类药物,其罹患肝细胞癌(HCC)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2,3]。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值得注意的是,亲脂性他汀类药物的获益取决于其剂量和使用持续时间。在至少600累积规定日剂量(cDDD)——相当于服用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约2年后,患者HCC风险降低幅度最大。

  ■ 研究细节

  该研究基于瑞典国家登记处63279例于2005~2013年接受亲脂性或亲水性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乙型或丙型肝炎成人的数据。研究中,倾向评分-匹配队列共纳入6568名成人,包括6554名亲脂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1780名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以及匹配的8334名非他汀使用者。他汀使用定义为他汀处方≥30 cDDD。

  中位随访时间约8年,共发生616例HCC事件和1803例死亡,其中462例为肝脏相关死亡。

  与非使用者相比,亲脂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的新发HCC相对风险降低44%(aHR 0.56),绝对风险差异(RD)为-4.8%(8.1% vs 3.3%),但是,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的HCC风险并未明显降低(aR 0.95;8.0% vs 6.8%;RD -1.2%)。

  与非使用者相比,亲脂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15.2% vs 7.3%;RD -7.9%; aHR 0.62)和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16.0% vs 11.5%;RD -4.5%; aHR 0.88)的10年死亡率均显著降低。然而,对于相对较少的肝脏相关死亡事件,亲脂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aHR 0.76)显著降低,而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则不然(aHR 0.98)。

  剂量-效应、持续时间-效应分析显示,亲脂性他汀类药物cDDD增加与HCC风险降低之间呈剂量依赖性负相关(30~299 cDDD,调整10年RD为-3.4%;300~599 cDDD,RD为-4.6%;≥600 cDDD,RD为-5.9%;趋势P<0.001);亲脂性他汀类药物cDDD增加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之间也呈剂量依赖性负相关(RD分别为-7.1%、- 7.2%和-9.6%;趋势P =0.001)。

  总之,在该项前瞻性、全国范围的病毒性肝炎队列中,亲脂性他汀类药物与HCC发生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相关,但未发现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与HCC风险降低有关。该结果支持开展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亲脂性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可用于预防HCC。

  三

  胰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

  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是胰腺切除术后发生的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Carlos Fernández-del Castillo等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对于可能切除的(borderline resectable)和局部晚期的胰腺癌患者,术前化疗或可显著降低CR-POPF发生率[4,5]。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JAMA Surgery》。

  Fernández-del Castillo指出,接受新辅助治疗(NAT)+手术患者的CR-POPF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行手术切除患者(3.8% vs 13.8%,P<0.001)。但是,接受NAT患者一旦发生CR-POPF,其OS则显著缩短(17个月 vs 34个月,P=0.002)。

  研究小组进一步指出,在NAT组,与没有胰瘘的患者相比,发生CR-POPF患者的OS率减半。因此,CR-POPF患者应接受更密切的随访,并考虑进行额外的化疗。

  ■ 研究细节

  该分析纳入753例接受胰腺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其中346例接受NAT+手术(NAT组),407例术前未接受任何治疗而是直接行切除手术(直接切除组)。

  中位随访16个月,两治疗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0天或90天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

  直接切除组CR-POPF率约为NAT组的3.6倍(13.8% vs 3.8%,P<0.001)。在NAT组,CR-POPF相关因素中仅有胰腺质软与CR-POPF高风险相关(38.5%vs 6.3%,P<0.001)。

  此外,与直接切除组相比,NAT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特征可能更好,包括更小的肿瘤大小、淋巴结阴性以及更高的完全切除率(P<0.001)。

  生存分析显示,在直接切除组,有与无CR-POPF患者之间的中位OS没有明显差异(26个月 vs 25个月);但在NAT组,CR-POPF患者的中位OS明显差于无CR-POPF患者(17个月 vs 34个月,图5)。多变量分析发现,CR-POPF与OS之间的关联独立于其他既定的OS预测因素(HR 2.80,P<0.002)。

郑加生主任医师肿瘤微创介入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