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也是我国目前第一大癌。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癌症数据年报中,肺癌更是以78.7万的新发病例数,几乎“断层稳坐”了我国高发癌症第一名,而肺癌的死亡率也同样高居首位。
如何打破当前现状?
近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肺癌网络公开课”项目在南京正式启动。
启动会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介绍,该项目旨在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便利性,将专业、系统的肺癌诊疗继续教育内容传播到基层,供基层医务人员观看、学习,致力于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帮助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就可进行肺癌的筛查、复诊、随访等长期规范管理,省时高效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
早期诊断问题引发关注
实际上,面对所有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都是最佳选择。对于肺癌,也是如此。患者和医生只有积极地掌握科学知识,才可以避免走弯路,获得长期生存获益。
据39健康网了解,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气促、低热等症状。而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
目前,针对肺癌的诊断主要分为三种: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分子学分型。其中,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病理学诊断主要用于获取肺组织或细胞,鉴别肺癌类型(例如:鳞癌、腺癌等);分子学分型主要基于肿瘤细胞不同的基因学特点,还有几百种肿瘤基因组的检测,一次性可以了解更多的肿瘤的基因特征。
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王立峰教授也表示,年龄在40-45岁以上、有大量的吸烟史、有肺癌家族遗传史、从事肺癌高危职业等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
“越早实现诊断,患者越有可能采取根治性的治疗手段。但是,可惜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基层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王立峰教授说,如何进一步延长中国肺癌患者生存期、解决中国肺癌患者的诊治难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王立峰教授
患者反复奔波成当下痛点
越来越多的患者确诊肺癌,越来越多的患者死于肺癌,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医院需要承担起肺癌长期规范化管理的主要角色。
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及医疗资源配备不一致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基层医院对于肺癌的长期管理尚不能达到规范水平,这严重影响广大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长期生存,因此催生出一批 “进城求医”的乡镇患者群体,同时患者对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的不信任也促使大城市大医院的“虹吸效应”愈发严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周彩存教授介绍,以上海市肺科医院为例,接诊的当地患者只占20%到30%,而70%到80%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肺癌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同样需要进行长期的规范化管理,因此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增强基层对规范诊治的理念,将肺癌患者的长期规范化管理放在基层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王立峰教授指出,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免不了要反反复复来回奔波。例如,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期间出现了副作用,为了一个副作用的处理需要频繁地跑到南京,数小时的长途奔波对于本就虚弱的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医疗问题,希望患者都可以在当地基层医院来进行解决。
但现实并不允许。王立峰教授称,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医疗机构相对缺乏优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基层医生的临床能力仍有进一步改进、提高的空间。只有改变接诊医师的临床经验不足、院内诊疗流程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诊断和治疗延误,才能让更多的肺癌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救治。
基层诊疗水平亟待提升
事实上,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入实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将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患者愿意去基层、慢病管理放基层”的目标。而此次项目的启动也是基于这一政策的指引。
据39健康网了解,“肺癌网络公开课”项目邀请了国内百余位肺癌领域的专家,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以视频讲课、动画等多样的形式,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肺癌疾病的基础诊疗知识讲清楚。对于基层医生而言可以省时省力地进行继续教育,从而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好肺癌慢病化管理,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生存获益。
“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无法长期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进行观察、随访,最终他们都需要回到基层进行慢病管理。但是,如果基层医生不具有正确的诊治理念,就难以保证患者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王立峰教授称,肺癌是需要全程管理的疾病,涉及各种诊治手段的综合及合理化应用。因而,需要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在谈及此次项目举办的初衷时,周彩存教授也强调,一个年轻的基层医生要想掌握一项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对此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教育。目前,CT普及率并不低,所有的县医院都配备CT设施,进行CT诊断的医务人员也有很多,但是仍然会有许多患者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医生无法读懂报告。
“我们需要让所有医生看懂CT诊断结果,这也是‘肺癌网络公开课’实施的主要原因。只有让医生读懂在哪些情况下,哪些影像特征需要联想到肺癌的可能性,减少误诊才能帮助患者实现早诊早治,延长五年生存率。”周彩存教授强调。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肿瘤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肿瘤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