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导读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ACT)可以改善无复发生存(BCRFS)并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传统的剂量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但是由于不同患者间药代动力学的差异,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往往也存在差异,导致仅仅按照体表面积给药未必一定合理。
PANTHER研究前瞻性评估了个体化给药的结果,即针对具体的患者,按照体表面积计算给予初始剂量。如果患者在接受一个疗程治疗以后,出现了相应的毒副反应,则根据毒副反应进行相应剂量调整(增加或降低)。
2016年ASCO上报告了PANTHER研究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对于蒽环序贯紫杉方案,采用根据体表面积及毒副反应调整剂量的治疗,相比过去仅仅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剂量,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近日,Annals of Oncology发表了PANTHER研究的二次分析结果,根据血液毒性分析乳腺癌肥胖患者个体化辅助化疗的结局。
研究方法
PANTHER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研究中对比了个体化剂量密集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多西紫杉醇)和标准化间期(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多西紫杉醇)方案,主要终点是乳腺癌无复发生存。
我们假设无复发生存不因表柔比星剂量累积而不同以及个体化剂量是更恰当的治疗方案并会提高肥胖病人的预后,众所周知,肥胖病人对剂量密集辅助化疗的预后较差且毒性增加。
研究结果
无论表柔比星累积的剂量如何,接受剂量密集方案治疗的病人无复发生存大致相似(p=0.495),然而相比非肥胖患者(BMI<30),肥胖患者(BMI>=30)的无复发生存有所提高(HR=0.51,95% CI 0.30-0.89)。
另外,与标准化治疗相比,接受剂量密集方案治疗的病人的无复发生存的提升仅见于肥胖患者(HR=0.49, 95% CI 0.26 – 0.90, p=0.022),非肥胖患者则不然(HR=0.79, 95% CI 0.60 – 1.04, p=0.089)。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交互作用p=0.175)。在毒性方面,其与表柔比星的剂量水平和BMI分组无关。
研究结论
个体化剂量密集方案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因其可潜在提高肥胖患者的预后且不会增加毒性,应当在后续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未来,我们还需要确定能预测肿瘤疗效的Biomarkers、评估联合新药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高危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水平。
主任医师
毕节肿瘤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肿瘤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肿瘤科(内一科)
主治医师
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 中医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济南市历下区花园路300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崇阳县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绵阳市三台县南河路5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杜尔伯特县西南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沈阳市于洪区东湖14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前进路23号